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社会新闻

行:回家路越来越近了

 2010/01/13/ 16:00 来源:每日甘肃网—鑫报

  每日甘肃网—鑫报讯 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这么些年来,回家的路越来越宽,也越来越近了!”今年30岁的马钟现在是兰州某高校的一名教师,这位从定西通渭县一个小山沟里走出来的大学教师,回忆了小时在家乡上学、生活及现在回老家的交通经历。

  据马钟回忆,小时候他所在村子被大山和一条天然旱河道阻隔。要出村子,翻山走的是羊肠小道,或者绕远道从旱河道出行,可遇到雨天旱河道有发洪水的危险。村子里的人们上集市,出了山沟还要走10公里多的土路才能到镇子上。而且,村里没有直接到乡镇和县城的班车,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运输主要靠架子车和骡马。出村的河道和山路经常被雨水冲垮,连架子车通行都很困难。村里的人们要去县城,要在凌晨3时就起床,然后走到能坐上车的公路上,才能搭乘隔日发一班的客车。

  后来,马钟到镇子上上初中,虽然只有短短十几里路,但由于交通不便,每天凌晨4时多就起床,背上书包和干粮就上路了。一直到他初中毕业那年,出村的路才建成了砂路,还在河道上修了一座小桥,但只要一遇到发大水的时候,桥仍会被淹没。到了90年代中期,来到距家70余公里的县城读书,去学校要经过长50公里的柏油路。当时这条公路路面并不宽,且弯度大。那时,从家到县城,要走大半天。后来他上了大学,来到兰州,每一次回家,都会发现沿途公路有所变化。

  2004年以来,马钟考上了研究生并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家还要经过上学时所走的路线,但兰州至定西段已经修成了平坦的高速公路,从镇到县城的公路全部变成了柏油路,村子里的一段河道经过加宽和路基加高改造,新建成了一条宽阔的砂路,客车可以直接由此路通到家门口了,从此村子里的人们从家门口乘客车到县城只需短短1个多小时。

  我省高速公路从上世纪90年代的13公里达到了今天的1643公里;农村公路从1.2万公里起步,达到了9.3万公里。一条条新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车,使群众出门难、行路难、进城难的局面有了根本转变。

  记者在兰州张苏滩蔬菜批发市场看到,前来卖菜的农用车络绎不绝,市场内卸车的、过磅的、装箱的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在市场的门口,菜农排起长队拿着单子等着领钱,一车车新鲜的蔬菜换回一张张人民币,鼓了腰包的菜农,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欣喜。但谁能想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兰州周边许多乡镇蔬菜种植虽已初具规模,但滞后的交通导致许多地方蔬菜运出非常困难。“这在十几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榆中菜农张发祥激动地告诉记者,过去即使遇上好年景,因为路不通,菜地里的蔬菜拉不出去,也卖不上个好价钱。据悉,从2000年以后,随着兰州柳沟河至忠和、尹家庄至中川机场等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条条硬化路铺进村,一头连着菜地,一头连着市场,农民卖菜方便了。

  泊油路不但让菜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带火了城乡结合部的“农家乐”。在兰州红古区下海石村搞了多年“农家乐”的王老板谈到通公路后这里的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油路没通那阵子,别说靠旅游赚钱了,全家人都商量着准备搬出这个地方呢。现在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要致富,先修路’。”王老板介绍,以前这里道路泥泞,垃圾遍地,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被人们戏称为“鞋湿湾”,现如今,下海石村的村民们由原来的庄稼汉变成了如今靠经营“农家乐”发家致富的能手,村里以前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红砖房。

  自从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兰临、兰白、兰海等7条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高速大通道。同时,随着兰州的5个出口全部实现高速化,全省以兰州为中心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也已初步形成。

  截至2009年,伴随着宝天、平定等一批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43公里,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达到27条2538公里。而目前新一轮的交通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将突破200亿元,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在建新建改建机场突破6个,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在未来10年间,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4000公里左右,全省所有市(州)政府驻地基本以高速公路连接,兰州绕城高速建成,去新疆、四川出口路高速化,我省高速公路基本实现网络化。2030年以前高速公路网建设规模将达到7950公里。记者 刘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