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今日伏羲公祭大典将隆重举行 150余件国宝亮相文化节

 2010/06/22/ 09:5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卦台山上 千余民众祭羲皇

  2010年民间祭祀太昊伏羲典礼昨在天水举行 今日公祭大典将隆重举行

  6月21日,天水麦积区卦台山彩旗飘飘,礼乐声声,翠柏掩映,香烟缭绕。由当地各界群众自发组织的2010(庚寅)年民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当日上午,麦积区卦台山山脚下,省市有关领导和麦积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代表,国内外从事伏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及为卦山伏羲庙开发建设捐款的单位(个人)代表以及当地群众1000多人,共同缅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表达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伏羲的敬仰之情,参加一年一度的民间祭祖活动。

  卦台山山门台阶两边,龙旗飘扬,庄严肃穆。9时50分,在震天的礼炮声和庄严的鼓乐声中,民间祭祀人文始祖活动在卦台山伏羲大殿高檐下的阔廊中开始。随着主祭人一声“民间祭祀伏羲大典现在开始”,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的执事者开始各执其事,献祭品、奏乐、击鼓鸣钟、燃烛、上香、跪拜、献祝文、献匙箸、献酒、献羹粥、献肴、献茶、献糕点、献时果、宣读祭文、焚祭文等仪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整个祭祀过程中,唢呐齐奏,锣鼓共鸣,钟声喧天,香烟缭绕。参祭的人群时而静若幽谷,时而鼎沸如潮。祭祀大礼告成后,主祭人、陪祭人、参祭人瞻仰伏羲圣容。

  祭祀大典之后,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武术表演、歌舞文艺演出及精品文物图片展等活动将祭祀典礼推向高潮。今日,2010(庚寅)年甘肃省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在天水伏羲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本报记者王兰芳通讯员吴全辉

  150余件国宝亮相伏羲文化节

  海外回流文物精品展天水开展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天水讯(记者王兰芳)6月20日,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重要活动之一的海外回流文物精品展在天水市迎宾馆开展,150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与“羲皇故里”人见面。

  此次文物展览共展出包括青铜器、三彩、彩绘、玉器等国家级珍贵文物150多件,这些文物曾流失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此次在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集中展示这些经漫长岁月、沧桑游离海外的精品文物,有其特殊的内涵和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鉴赏海归文物精品重器、开阔眼界的机会。

  天水南郭寺“春秋古柏”享殊荣

  成为全球首株获授“世界生态文化双遗产”证书的古树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天水讯(记者王兰芳)6月21日上午9时,在天水南郭寺景区举行的地球村1号风水树汉字生态文化景点授牌颁证暨植树风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国际环保研究会副会长张鑫元女士、地球村环保志愿者瑞典联络官伊莎女士代表国际环保研究会地球村环保者联盟、世界华人研究中心风水树研究所、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地球树下网等组织,向天水市南郭寺景区授予了“春秋古柏世界生态文化双遗产景点”证书,天水南郭寺“春秋古柏”成为全球首株获此殊荣的古树。

  沧桑古柏“稀世珍宝”

  大凡游览过南郭寺的游客,对南郭寺景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院内珍贵的古木奇树。

  南郭寺大雄宝殿院中长着一株老态龙钟却枝叶青苍的古柏。“南山古柏”,学名“侧柏”。早在唐代诗人杜甫《山头南郭寺》的诗中对其就有所描写,“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杜甫将其咏为“老树”;李白五言无名律诗最后两句“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中也将它称为“古柏”。1987年秋,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古树研究专家专程来天水考察此柏,通过C14测定古柏树龄在2300年~2500年间,它的初植年代与孔子生年差不多,所以又可以称它为“春秋柏”。

  精心保护令古柏不老

  “南山古柏”历尽沧桑,不倒不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6月21日,南郭寺景区一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除了天水特有的水土养育外,主要是后人精心保护。

  据史料记载,清代顺治15年(公元1658年)时,古柏向北斜裂的主枝似已不堪重负而有折断之势,为以防万一,人们立石碑于树下,既支撑树身,又撰文刻记其事。经过300多年,古树主干直径扩长20多厘米,石碑被嵌进树身,树和石碑结为一体,柏石相连,观者称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政府拨款修砌砖柱,成为北向枝干负重的支点。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又用角钢焊接成支架支撑树身,南向斜倾枝干也有了支撑点,至此使南北分裂的两大主枝都得到了保护。

  天水市是我国古树较多的城市,现存千年以上的古树达230多株,位列全国第二。其中南郭寺的春秋古柏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中国古树研究界誉为“中国古树的活化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