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风景】西北师大学生们的“话剧梦”
【文化风景】大学生们的“话剧梦”
本报记者 李欣瑶
正值暑假,西北师范大学话剧社的同学们一点也没闲着,他们刚刚带着小剧场话剧《男生禁入》从北京参加完2011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回来。这部反映大学生生活的话剧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排演的3部小剧场话剧一起获得大赛二等奖“优秀剧目奖”。
从最初排演历史剧《蔡文姬》、《屈原》,到尝试本土剧《兰州老街》、《老柿子树》,再到关注社会热点的小剧场话剧。西北师大话剧社的学生们在小小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话剧梦,也为我省文化大省建设增添了一抹新绿。
第一部走出“山寨”影子的话剧这些学生的话剧梦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每年一届的戏剧节。早些年,以班为单位排演的话剧大多数是经典话剧选段,那时还看不出“校园话剧”的影子。
2008年,在当时中文系学生邵小龙的倡议下,文学院首次排演了完整的历史剧《蔡文姬》。这部戏公演后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反响,很多从未接触过话剧的学生开始喜欢上了这种舞台表演形式。
第二年,邵小龙仍旧选择排演历史剧,这一年的《屈原》不叫好也不叫座,“大学生们觉得历史剧太有距离感,再加上台词里有大段大段的诗歌,整台戏的观赏性不强。”邵小龙说。
到了2010年,已经参与了两届戏剧节的新闻系学生汪汉对剧目有了些想法,“我最喜欢的是市井剧,我想同学们应该也爱看。”
汪汉想起了甘肃省话剧团排演的话剧《兰州老街》,这部以兰州隍庙为背景的市井话剧塑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兰州小人物,戏中性格各异的人物和幽默的台词给汪汉留下了深刻印象。
定下了剧本、招募了一群演员,《兰州老街》的剧组算是搭了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这部方言剧最难攻克的就是台词关,汪汉带着演员们学方言、对台词,还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表演常识,给演员们补表演课。由于缺少资金,学生们因陋就简,硬是画出了城隍庙,画出了整个舞台的布景。
经过三个月的排练,《兰州老街》在2010年5月登上了西北师大的舞台。尽管布景很简陋,可是学生们却把人物把握得准确到位,剧中“尕巧儿”、“张素园”、“翠娘”等人物的表演可圈可点。原定只演两场的《兰州老街》因为反响强烈加演了一场,连省内的戏剧专家也对学生们的演出赞赏有加。
话剧节“元老”邵小龙看了这部戏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我们的校园话剧里第一步走出‘山寨’影子的话剧。”
大学生版本土话剧的再尝试2011年,文学院的戏剧节升格成了全校的戏剧节,汪汉和话剧社的同学们也加入了新成立的西北师大话剧社。有了《兰州老街》的成功经验,汪汉对排演本土话剧更有信心了。
虽然《兰州老街》赢得一致好评,但汪汉很清楚这部戏的“短处”在哪里,“这是一部剧情很出彩的戏,虽然演员们的表演缺少整体性,但是剧情掩盖了表演的不足。”
汪汉这次选择的还是甘肃省话剧团的话剧《老柿子树》,“这部戏对演员的要求很高,精彩与否全靠演员的表现。”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热点
西北师大附中校友联谊会昨举行:离别50载 华发相聚忆同窗 2011-08-22 | |
话剧《邓宝珊将军》天水上演 2011-08-18 | |
大型话剧《邓宝珊将军》8月16日在天水首演 2011-08-17 | |
西北师大志愿者为舟曲学生辅导功课(图) 2011-08-07 | |
关注2011高考:西北师大21.2万元奖励34名高分新生 2011-08-02 | |
第二届甘肃省大运会昨日落幕 西北师大获团体冠军 2011-08-01 | |
西北师大对录取文理科成绩第一名的省内学生奖励1万元 2011-08-01 | |
甘肃省第二届大运会昨闭幕 西北师大荣获团体冠军 2011-08-01 | |
甘肃省话剧院“红色夏天演出季”启动 《上南梁》将与观众见面 2011-07-22 | |
甘肃省第二届大运会7月26日西北师大开幕 2011-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