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报道】兰州新区建设者

旭日初升,处处塔吊林立的新区已是机器轰鸣,建设者们以一流的速度、上乘的质量诠释着“新区速度”。
从“引大入秦”到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再到晋升为国家级新区的华丽转身,兰州新区已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建设者的家园。5月下旬,记者走进兰州新区,一条条马路宽阔笔直,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让人惊叹。在每一个成绩取得的背后,都浸透着兰州新区建设者辛勤的汗水,记者用手中的镜头讲述这些建设者的故事。
早晨初升的太阳照在开阔平坦的兰州新区,来自渭源县的夏文海已在工地整理自己的装备了。黝黑的脸庞布满皱纹、深蓝色的夹克工服略显臃肿,一顶安全帽和一部对讲机是他每天的工作装备。说起新区的变化,夏文海自豪地说:“刚来的时候,这几条路才修了个大概,路灯也没装上。现在在塔吊上看,不光这几条路看不到头,新修的几条也看不到头和尾了”。“老夏天天坐在吊机上看风光,哪里开工、哪边建得快建得慢逃不出他的眼睛,他是我们这片的‘眼睛’。”一旁的工友如是说。夏文海是一位有着13年工作经验的塔吊工,曾参加过西安、威海高新区的建设,他说兰州新区的建设速度确实非常快,去年他回了趟老家,再回来时看到周边大片的工地都变了样。
在男性居多的工地上,王春燕操着一口浓重的川音告诉记者,现在工期紧,她帮老公打下手扎钢筋、递焊条多挣点钱,明年她计划在工厂周边开个川菜馆。这里厂子已经开工,人会越来越多,生意一定不错。“娃娃也有地方上学了,我们买个房子当个新区人。”一旁的王春燕老公自豪地说。来自会宁县甘沟驿镇的孙鑫憨笑着说:“我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滩,今天就变成了高楼,前面原来是一个土坡,现在是一大片绿地了。这里天天在变化,来,给我和媳妇照张相,我们也是新区建设者”。
“都说天水的‘白娃娃’你怎么这么黑?”在兰州新区水厂的午餐时间,有同事和赵斌开玩笑。赵斌,天水人,是兰州新区第二给水厂项目的负责人,他时常给工地上的同事们谈心说:“虽然我们施工非常辛苦,但是当水厂生产出来的水供应到千家万户,那时的我们将是多么自豪。我们将成为兰州新区建设历史的见证人。”
在兰州新区,随处可见沸腾而充满希望的建设工地。兰石集团出城入园项目、绿地集团精辟住宅社区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工地里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纵横交错的钢筋骨架上建设者的身影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他们以一流的速度、上乘的质量诠释着“新区速度”,用辛勤的汗水、青春的热血谱写着建设者之歌。本报记者高樯实习生孟捷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兰州新区警方给社区民警发放警用电动摩托车(图) 2014-06-11 | |
兰州新区荣膺“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 2014-06-11 | |
兰州新区工商公安联合“打非治违” 2014-06-11 | |
年产60万吨聚酯项目在兰州新区开建 2014-06-05 | |
兰州新区第一给水厂二期项目近期启动建设 2014-06-04 | |
兰州新区4号生态湖将成文化旅游主题公园 2014-06-04 | |
【来自兰州新区的报道】投资成为兰州新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2014-06-04 | |
不见青山誓不休 兰州新区推进生态建设纪实 2014-06-03 | |
兰州新区·嘉峪关市工业产品产需对接会举行 2014-06-03 | |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渝举行推介会 2014-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