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体

用电影艺术讲好甘肃故事——甘肃电影《丢羊》获中国电影华表奖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01/08/ 06: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用电影艺术讲好甘肃故事

——甘肃电影《丢羊》获中国电影华表奖座谈会发言摘登

电影《丢羊》海报

  编者按 电影是当代文艺样式中内涵丰富、传播力广泛、社会影响力深刻的大众文化,更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文艺载体,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使命。

  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组织召开甘肃电影《丢羊》获中国电影华表奖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丢羊》主创人员、影视工作者以该片的获奖为契机,共话甘肃电影发展。

  主创

  小电影获得了大荣誉

  汪小平

  2015年,兰州市提出,我们的文化创意点在哪里?当时,我们认为,影视作为一个突破口是有可能在全国立足的。因为,第一,我们有很厚重的文化矿藏,要把这些矿藏开发出来;第二,影视作品在当下是一个先进的传媒手段,而且传播渠道特别多;第三,它的传播影响也比较大,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能是几亿人在看。基于这三点,我们把突破口放在影视上。

  那怎么干呢?我没拍过电影,走捷径,先从小说改编起。一定要拍本土故事,一定要讲甘肃故事、讲兰州故事。如果我们跟别人学,一点出路都没有。我们拿着自己的东西,无非是借鉴好的艺术手段、好的方法。找了很多的小说,最终选了范文的《丢羊》,给这部现实主义题材加上一个光明的前景,以这样的想法搭建结构,几易其稿,精心改编了出来。

  剧本出来就要有好的团队,坦率地说,甘肃的拍摄团队比较弱,特别是新文艺阶层,抗击打能力不行,找到浩发影视这样的团队很不容易。我告诉他们,得守清贫,耐得住寂寞,这个片子不赚钱,兰州市文联出启动资金,你们得投大部分资金,中国电影的春天一定会来的,它迟早要回到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上来,要讲中国故事。就像我的获奖感言说的,我们拍了个小电影,获得了大荣誉。

  这次获奖,我有两个心得。第一,这是中宣部直管电影后的第一次颁奖典礼,我个人理解,这是在给电影界立规矩,获奖的这些电影就是标杆。第二,极大地提振了甘肃电影人的自信心,是对电影人坚持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肯定,说明我们做这些东西是有出路的,未来电影市场,“小大正”的电影一定是有前途的。

  从《丢羊》到《丢心》《丢人》,为什么叫“丢”系列呢?我们想形成品牌效应。人生总会丢掉一些东西,有些东西丢就丢了吧,如金钱、名利;有些不能丢,如责任、底线、良心、道德。如果还有丢这些东西的,我们有义务帮他们找回来,所以还要“丢”下去。我相信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文学,只要我们把故事挖掘好,把剧本创作好,讲好甘肃故事,冲着事业去,一定会有收获。

  观点

  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影片

  焦炳琨

  电影《丢羊》是一部充满着文化自信的电影,有冲突、有思考,更有理性。

  我认为《丢羊》有四个特点:

  一、以小见大,通过丢羊的小故事,展示了反腐倡廉的大主题。影片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手法,而是把强大的社会意义窄化,对一个家庭和个体进行聚焦和放大,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再延伸到社会意义,这不仅对观众有了启示,也奠定了人物的社会意义。

  二、作为一部类型片,该片没有按类型片的套路去写,而是把农村片、反腐片等融于其中,这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深度和宽度,加强了故事的复杂性,而且有了节奏和悬念,从而使影片有了新的审美诉求。

  三、影片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来塑造人物。特别是用不同视角来讲故事,通过张永宏和村长的主观和客观视角的交织以及张永宏的个体视角和官员、村民们的群体视角,来展示他们的内心碰撞,从而更深刻地展示了人性。正是这种意识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影片主体结构的美学价值。

  四、官员们主动交羊钱,这本来是个很落俗套的结尾,但从中却彰显出新境界。既反映了反腐倡廉必将胜利的信心,也体现出宽容和爱护的态度,期待干部能有错必改。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