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体

用电影艺术讲好甘肃故事——甘肃电影《丢羊》获中国电影华表奖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01/08/ 06: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

  徐兆寿

  关于电影《丢羊》的艺术价值,我想说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内容方面来说,这部电影可以成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现实主义作品首先要有批判精神,《丢羊》对官僚主义尤其是农村的官僚主义批判是很强的,敢于揭露现实。二是从艺术价值来讲,这部电影非常尊重剧本,强调文学性。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2000年以后,许多电影都不注重剧本,把一剧之本这个中心放弃了,不断地向市场媚俗,但是过去的电影可能重视了艺术性,市场性又不够。文学剧本,是一剧之本,甘肃电影未来发展要在这个方面找富矿。三是《丢羊》非常注重甘肃民俗、地貌、文化的反映,呈现出粗犷、深厚的地方特色。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花儿”营造的氛围,还有后来的唱酒曲等,非常有特色,也呈现出导演的艺术趣味。四是表演方面,有些细节对塑造人物形象非常好。一个人物有正面、有反面,这部电影把人物的正反面,还有一些转折,都表现出来了。女主人公呈现了中国妇女尤其是西北妇女的典型形象,男主人公也很好,村干部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我觉得该片还有可以商榷之处,一是结尾和前面续接不是太连贯;二是对话非常形象生动,但要生活化、本色化,使人感觉人物语言是土生土长出来的;三是要虚实结合,尤其虚的方面要给人留下回味空间。

  我认为,一切反映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东西都可以纳入主旋律,在这样一个历史维度上,反映主旋律就会有一个更大的空间,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滋养,能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续接上。

  按照美的规律创作

  赵建新

  电影《丢羊》按照美的规律创作,重要的收获和特色是真实、朴实。

  作品在真实的环境中,塑造了真实的人物形象;通过真实的人物性格冲突,演绎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农民丢羊,找羊要“请吃”,吃了三只羊,还未找回丢掉的羊,市委领导介入,问题才得以解决。看似简单的故事,昭示了一种普遍化的“准腐败现象”,凸显了反腐倡廉的重大主题。适应内容的需要,作品采用了朴实的叙事表达,环境是朴实的黄土高原山间小村,人物是地道的山村农民和基层干部,近乎“纪实”的镜头转换剪辑,平实地将观众带进发人深思、令人警醒的情境。

  《丢羊》获华表奖,可喜可贺!更重要的是,《丢羊》之后,又有《丢心》《丢人》两部作品,兰州市文联和浩发影视坚持走出了一条“改编本土优秀作品”之路,必将对甘肃影视事业以启示和引领。

  《丢羊》的主要艺术特点

  黄怀璞

  《丢羊》的艺术表现,在立意、情节、本土文化凸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有其显著特点。

  《丢羊》的立意着重于以张永宏丢羊为线索、以找羊为驱动剧情发展的内力,在“丢”与“找”的过程中展现当下农村生活中农民的生存现状、情感起伏和命运变化。这一立意基于农村现实,又指向农村未来,饱含着对农民的挚爱,小制作蕴蓄着大情怀,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责任担当。

  叙事情节方面,《丢羊》的重要特点是剧情反转。第一次是张永宏在得到秦所长肯定破案的回答后满怀期待,却等来先后出场的吕局长、费局长的撤案要求,此次反转一直延续到费局长对马副乡长、张三元等人的训斥段落。第二次是张永宏出乎意料的上访行为,但这符合张永宏老实却固执的个性。第三次是原本对丈夫言听计从的妻子站出来道出一番有礼有节、掷地有声的心里话,打消了丈夫上访的念头。至为重要的第四次反转是宋副书记走进张家岘,张永宏在宋副书记亲自过问下得到了超预期的补偿,也得到了他所期望的回答。这次反转之所以重要,因为是对影片主旨、立意的一种升华式处理。

  此外,剧中还有一些很能体现人物个性、心理变化的细节设计;人物语言也幽默、风趣,符合农民表意的方式,很接地气,既富有生活质感,也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