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夏县土桥镇侯段村布鞋产业扶贫车间。王占东 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占东
“我们这批1万双一次性劳保手套将在春节前发往美国!”
1月13日下午,在临夏县土桥镇侯段村的临夏县阿玛熙制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里,合作社理事长杨旭红一边组织着姐妹们抓紧生产,一边向甘肃日报社“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团的记者诉说着她们正在抓紧赶制这笔订单的喜讯。
“这是我们与福建一家外贸公司对接的订单,要赶在春节前完成、发货。”杨旭红介绍,“节后,还将视订单情况考虑是否追加。”
远在西北内陆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何因缘牵手到海外订单?
杨旭红给记者道出了答案:“我们合作社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在临夏州临夏县设立的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内,这两年,经福建企业对接的海外订单业务不止这一家。而同样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合作社的姐妹以精湛的技艺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这其中有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妇女,不仅展现了她们拿手的针线活儿,还在家门口有了打工的平台。”
就在杨旭红和工人忙碌着制作手套时,与她们位于同一栋楼上的马永红正与工友们一起制作结实的手套。

马永红正在制作出口手套。
今年40岁的马永红,来自临夏县先锋乡前韩村。说起眼前的工作,她说:“去年5月布鞋扶贫车间一启动,我就过来工作了。半年来,一月平均能挣近2000元。之前,在家门口上哪儿找这样的挣钱门路?产业扶贫为我们带来了家门的工作和收入。”
临夏县特色产业办公室主任李玉莲介绍,去年5月,厦门市思明区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厦门市思明区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在土桥镇设立、启动以来,对临夏县北塬、土桥、先锋、桥寺、坡头、红台等乡镇自愿从事布鞋加工、创办布鞋企业的1932名群众免费进行了技能培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191人,培养发展了一批布鞋加工能手,建成了一批布鞋生产专业乡、专业村和专业户。在此基础上,配备生产设备2292台,投资建成了62个“扶贫车间”、317个炕头“扶贫车间”、7个来料加工“扶贫车间”,通过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折股量化带动15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引导全县62家企业或合作社创办“扶贫车间”,吸纳600多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
看到马永红等姐妹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刚刚跨入2019年新年门槛,来自临夏县桥寺乡大梁村的潘尚平也和村儿里的另一个姐妹一起来到了这个布鞋“扶贫车间”和培训基地学习。

潘尚平(右)在学习技能
相关新闻
- 2019年01月13日甘肃日报社“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在临夏州启动
- 2019年01月13日甘肃日报社“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活动正式启动
- 2019年01月13日甘肃日报社“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活动今日将在临夏启动
- 2018年12月02日【改革开放40年】临夏县:扶贫车间生产忙 贫困群众增收快(组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