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院士工作站给白银带来了什么?

 2019/01/15/ 08:1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李明娟 实习生 唐旭

  白银的“借船出海”

  白银作为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素有“铜城”之称,一直围绕矿产资源做文章。然而,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量的日益减少,白银“依矿办企业、依企业卖原料”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矿产资源日趋枯竭,接续产业发展缓慢,影响和制约了白银的跨越发展。

  记者了解到,白银市聚焦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骨干企业、市重点行业技术需求以及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市县联动、政企协同的引才模式,先后赴全国各地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10余家医疗机构,同相关领域院士及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对接,汲取各地经验,依托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高端智慧搭建创新平台,使智慧输出与智慧承载实现了“无缝对接”。按照“成熟一个、落地一个”的思路,建立了2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基本实现了重点行业、优势产业的全覆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凝聚高端智慧。

  白银人才队伍建设的“借船出海”,已取得了院士专家们的认可与支持。“白银是工业城市,尝试转型,可以做工业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用好本地优质自然资源,与养老、医疗、康复等相结合。”励建安院士时刻心系白银发展,他一再强调,技术和投资他可以帮忙联系,只要白银市的老百姓为此受益,他将倾心尽力。

  付小兵院士认为,通过多方联动,白银市中心医院建立以创面治疗中心为实训基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力争用2-3年的时间,大幅提升严重创伤救治水平,让白银市创面治疗中心成为甘肃乃至西北一流的专业学科。

  白银集团董事长廖明坦言,新的技术革命孕育新的突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占领产业高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白银集团和西北矿冶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有力提升了白银集团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公司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以及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院士洼地效应的启示

  随着各类研发项目的深入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创新平台对于白银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増强,形成了人才集聚的“洼地效应”。

  目前,白银市全面启动实施了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以建立人才库、智慧库、项目库、信息库为目标,大力营造乡情聚才“强磁场”,广泛搜集白银在外优秀人才信息。联合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开发白银人才大数据平台,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及甘肃(白银)在外商(协)会,先后建立了北京、河北、新疆、上海等11个人才工作驻外联络站,开展项目、技术、投资对接服务及白银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等,为归根人才参与扶贫、共建家乡架起了合作桥梁。

  截至目前,白银市通过开展“金点子”征集、举办在外优秀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等活动,征集产业扶贫类意见建议128条,签订农产品代销、技术帮扶等合作协议11项,引进规模化种养、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等招商项目16个,签约资金总额达20.84亿元,同时还涌现出了何昶磊、罗文龙、杨志啸、高秉强、罗继军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强基础、扬“千帆”。集结决胜小康“生力军”,也是白银市人才集聚“洼地效应”展现的一个新特色——用活本土人才,盘活本土人才资源,推行“首席专家+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首席专家传帮带作用,带动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成为助力白银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工业领域以首席专家马建军为代表,组建了全市化工企业技术联盟,推动了行业内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农业领域首席专家通过组织开展田间教学,先后培训贫困村农民1000余人,有效带动了农村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组织15名首席专家开展进村义诊,为贫困村群众带去了健康福音。

  目前,白银市在人才联合舰队的助力下,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已由靠山吃山转向靠水吃水、由争夺资源转向抢占人才、由矿产提取转向循环利用、由传统资源转向新型资源、由灰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由传统农业转向有机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