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溯源甘肃】陇商乌氏倮:古代国际化大商人

 2019/01/23/ 05:3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任重

【溯源甘肃】

陇商乌氏倮:古代国际化大商人

乌氏倮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任重

  古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上商贸通道,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属于东段。由于沿途一些民族相互敌对,战乱不断,因此,形成早期此路一直时断时续。从已有文献记载看,最早基于这条通道往来贸易的大商人,是早于张骞出使西域77年的甘肃平凉人乌氏倮。因乌氏倮身上集聚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所需要的经济、政治资源,能够支持秦帝国修长城、筑帝陵等,秦始皇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和认可,使他“名显天下,礼抗万乘”。

  古代少有的“素商”之一

  在中国,虽然不同时期的商业政策有所差异,但商人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乌氏倮,战国末年秦国乌氏族人。乌氏是县名,倮即人名。乌氏按当时的行政区划所分,当属秦陇之地,也就是现在甘肃平凉北部和宁夏固原南部这一带。司马迁以城市为纲,在原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传统和经济联系所形成的经济区域基础上,把全国划分成五个区域,今甘肃属关中区域,含陇西、天水、北地、上郡等地,西与羌族、北与匈奴相接,成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重要区域和城市。《陇州志》这样记载:“山高而长曰陇,有陇山而左千河,面五峰而枕灵谷,为秦峰要塞之地。秦始皇尝表此,以为秦之西门。”

  “秦都陇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是边塞与中原连接的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由此穿越,成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主要贸易通道。其时,北陇山的六盘山、南陇山的关山,植被繁茂,水源充足,绵延数百里的草场宽广,为在此地繁衍生活的西戎部族发展畜牧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先秦时期,在此地生活的民族如犬戎、乌氏、义渠、组夷等(古代统称为戎族),以游牧业为主。乌氏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成长为西戎乌氏族著名的畜牧家。

  乌氏倮,一介平民,从事放牧,慢慢成为“牧长”,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通过丝绸马匹贸易而致富。他和商人巴寡妇清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素商”。所谓素商,即指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发财致富的商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列传的大商人不过十几位,在范蠡、子贡等之后,乌氏倮位列第五。班固所撰《汉书·货殖传》为大商人立传也沿用了司马迁的定位和说法,乌氏倮仍位列第五。从古至今,范蠡、子贡一直为人们所熟知,记载颇多。人们称范蠡为“治国衣臣,兵家奇才,华商商圣”,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子贡则内儒外商,不仅把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运用于联合纵横,而且在指导商业经营实践上运用得出神入化。后世常用“端木生涯、陶朱事业”描述经商活动,并将子贡、范蠡作为祖师爷来敬仰。相比起来,乌氏倮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布衣,除司马迁与班固在著作有寥寥几笔记载外,可以查询的资料确实不多。究其根本,大约与他仅仅是一个“素商”,凭借其勤劳和智慧得以立身发家有很大关系。

  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丝绸之路虽然几起几落,但商贸之路的主体地位始终未变。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绸、漆器、瓷器等产品与西方的皮毛、琉璃等产品进行交易,各取所需。乌氏倮就是这条通道的众多“发现者”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张骞作为汉代的外交使者,通西域的首要目的当然不是发展商旅,而主要出于军事和外交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他所开辟的是“外交之路”“军事之路”,至于商旅之路不过是一种衍生而已。如果说包括乌氏倮在内的这些大商人是古丝绸之路的“发现者”,张骞是“开拓者”,那么,秦始皇和汉武帝就应该是古丝绸之路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