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刘新艳
1月22日,腊月十七,董志塬迎来了四九以来难得的好天气。温暖的阳光驱走了冬日的寒冷,浓浓的年味使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活跃”了起来。

什社乡任岭村社火排练现场
上午9时许,西峰区什社乡任岭村阵阵“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让整个村子再次热闹了起来。村民们披挂着绚丽的社火服饰,拿着练社火的家伙什,踏着节奏欢快的鼓点,时而腾跃旋跨,时而猛虎显威……红脸关公护着皇嫂匆匆而来、八仙姿态各异飘然而至、欢快的跑马动起来……

“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闹社火的兴致也越来越高了。”正在现场指导大家走场的任世祥告诉记者,今年任岭村的社火队有40多人参加,从腊月初五就开始排练,先后排练了跑马、八仙过海、杨家将、三战吕布、五女拜寿、天官降香等20个节目。

什社乡任岭村社火队主要成员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盘小美
63岁的任世祥是土生土长的任岭人,打小喜欢热闹。“我父亲和岳父都爱耍社火,每年的社火表演都少不了他们。”任世祥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进出社火演练场地,看过许许多多的社火表演,现在自己也成了村里社火队的掌舵人。
在任世祥的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任岭村的社火很“火”。“那时候,鼓声就像一种号令。鼓声一响,村里男女老少倾巢而出,纷纷抢占有利位置,或蹲着,或站着,观看社火表演,人山人海,热闹得很。”任世祥说。
到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推开后,家家户户忙着发展产业,种粮食、搞养殖、栽果树,发家致富几乎占据了群众生活的全部,社火这一传统文化活动从此被搁置了很多年。
跨入新世纪,特别是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任岭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淘汰没有经济价值的老果园,建办千亩优质果品示范园区,全村果树栽植面积稳中有升,群众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家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现代化家用电器,很多群众还开上了小轿车。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充裕,村民们开始追求起精神文化生活。就这样,社火又热热闹闹地“回归”了。

整装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盘小美
“整个腊月都是社火排练期。从正月初二开始,就走村串户拜年,直到正月十六方停,这是现在我们村庆祝春节最热闹的活动。”任世祥说,他从父辈手里接过社火传承接力棒,成为任岭村社火活动的总指导,带领村民排练,参与社火汇演。
任世祥介绍,2016年,村里热爱社火表演的村民,每人出资500元,购买了道具和服装,自发组织起了社火队。大家热情高涨,社火表演一年比一年热闹,连着3年在全区社火汇演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当天的社火排练中,一位身着红衣的演员格外引人注目,她时而扮演皇嫂,时而扮演何仙姑。她是任世祥的妻子齐雪玲。每年春节前后,任世祥夫妻俩夫唱妇随,一起参加社火表演。“娃娃们都有自己的事情,我和老伴在家里务果、养猪,日子过得很自在。”齐雪玲说,生活好了,就得有精神追求,社火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任世祥看来,社火表演不仅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还能引导村民摒弃很多不良习气。除此之外,任世祥还认为,像社火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得到更多重视和更好传承。“我们的社火队中除了我这样年龄大一点的,还有一些年轻人,大家都很热爱这门传统‘技艺’,我坚信社火会一辈一辈传下去。”
相关新闻
- 2019年01月14日甘州区新春社火排练掀高潮(图)
- 2018年11月23日庆阳西峰肖金小寨村民的丰收欢歌
- 2018年11月17日西峰发往兰州定西天水等地长途客车暂停发班
- 2018年10月26日西峰一男子将自己照片贴在捡来驾照上使用被查处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