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一份暖人心的民生答卷——玉门市民生事业发展纪实

 2019/01/24/ 08: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何成军 胡旺弟 通讯员 博智 孙海龙

  打造殡葬改革示范县

  由于“入土为安”“风光厚葬”等传统殡葬观念在一些人的大脑里根深蒂固,殡葬改革被称作“天下难事”。

  玉门市着力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先后投入资金890万元新建成了柳河东鹤苑、赤金园湖梁2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完成了玉门公墓厕所、焚烧炉、防风林带培植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玉门石油公墓大门、道路、绿化用水管线架设等工程,全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殡葬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群众工作,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回应群众关切。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玉门市出台惠民殡葬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引导群众文明殡葬。

  玉门市初步建立了以重点救助对象基本殡葬服务减免为基础,其他多种形式殡葬救助为补充,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惠民殡葬救助保障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从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用于补助城乡困难群众享受惠民殡葬服务,城乡一、二类低保家庭或其他办理丧事有困难的家庭通过乡镇(街道)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可给予丧葬补助。2018年,市政府又将坟墓搬迁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单墓穴600元、双墓穴900元提高到单墓穴1200元、双墓穴2000元,对在规定期限内按时搬迁坟墓的群众,每座再给予500元的奖励补助。

  2018年年初,玉门市被省民政厅列为全省唯一的“殡葬综合改革示范县”。

  地名普查成果成全省样板

  从理清千头万绪,到克服重重困难,再到挖掘地名文化,玉门市的地名普查工作亮点不仅在“快速高效”,更在于“入脑走心”。

  地名不只是名称,更是名片,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并对地名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再挖掘,将其中的历史故事、风俗民情、文化精髓进行记录共享。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地的地名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自然村名称、居民地名称消失,新生地名大量涌现,原有地名变更频繁。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玉门市组织公安、国土、住建、文广等单位,抽调专人成立了玉门市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专家小组,市财政列支3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开展。参考借鉴广州、南京等地先进经验做法,建立了城乡路名数据库,在城区昌盛路、广场路、铁人大道及各乡镇、村组设置二维码标牌104块,精选具有代表性的30个地名制作二维码地名故事,以全新形式,多视角、全方位转化地名普查成果,为旅游、投资等外来人员提供地名信息查询、检索、导航等服务功能。城区二维码标牌主要展示道路长度、宽度、起止点、沿途重要商贸和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二维码标牌主要展示地名沿革、乡村特色、风土人情等内容;地名故事二维码标牌则是将二维码与乡村振兴、旅游商贸等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融合,群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得到相关的地名数据、地名图册、地名故事等资料。

  翻开民生账本,困难群众、养老服务、双拥优抚……一个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开花结果,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老百姓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