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体

靖远平堡古镇 历史烟云中竞风流

 2019/01/31/ 09: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吴正楠

  水利枢纽复兴渠

  开田种地、引黄灌溉是平堡兴旺发展的根基。黄河在平堡过境段为15.4公里,占流经靖远县境的10%。临河而居,让勤劳智慧的平堡人民在兴水利发展农业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明代以来,靖远沿黄河两岸修建了8条引黄河水的农业灌溉渠道,平堡复兴渠就是其中之一,当地人曾称其为平堡的都江堰。

  复兴渠,原名中和渠,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创修,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复兴渠。从乌金峡下峡口引入黄河水,渠口海拔高度1416.17米,灌区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20公里,现在总灌溉面积10364亩,让平堡镇1万多人受益。

  清代以来,复兴渠经历了多次重修。《靖远县民国志》记载,清康熙时,黄河沿平滩堡、下蒋家滩南山麓东流,复兴渠渠口在青崖下。道光年间,因黄河河床逐渐北移,原渠口被废弃,另行选址开渠引水。同治七年(1868年),黄河水位暴涨,灌区内大片土地被淹没。光绪年间及民国初期,复兴渠更是屡修屡毁,灌溉面积不断减少。

  1945年,平堡地方开明人士刘子元、苏景三等联合奏请当时的甘肃省政府拨款重新开渠,在甘肃国际救济会美国援华委员会史米特的帮助下,经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勘测后决定再次开挖修建,整体方案由郝西庚设计,将引水渠口上移,延长渠道,扩大灌溉面积。1947年竣工通水,干渠长11.1公里,灌溉面积6400亩,定名为“复兴新渠”。

  新渠修成后,时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亲笔题写“复兴新渠”4个大字,镌刻在过堤洞口上,至今犹存。

  新中国成立以后,复兴渠经过历经多次修建,开挖支渠,沿渠绿树成荫,灌溉面积达万亩以上, 让平堡也成为农业发达、瓜果飘香、产业兴旺的一方沃土。

  黄河农民第一桥

  黄河出乌金峡后,自南向北顺流而下,将整个平堡包围起来。村民们住在南岸,一些土地在北岸,渡河种地极为不便。当地群众出行长期以羊皮筏子、小木船摆渡,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改为钢丝绳扯船。

  自明清以来,在平堡摆渡过河翻船的事故屡见不鲜。清代乾隆年间,群众到北岸的剪金山赶庙会,由于争先上船过河,人多超重,船行河中时翻覆,致使150多人溺水而亡。据粗略统计,建桥前的十七年中,仅在汛期因生产渡河而发生的翻船事故就达18起,死亡14人,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平堡农民建桥,缘于当地一位农民的突发奇想。1965年,在白银公司露天矿为生产队积肥的平堡农民冉旭,看见堆积很多的废旧钢丝绳,他突然想要是将这些钢丝绳连接起来,两端固定在黄河岸边,铺上木板,建一座供行人和架子车行走的吊桥。冉旭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也得到矿山负责人的支持。

  就这样,平堡人开始了自己建桥。村民从兰州请来了专家苏钰,实地勘查设计方案,还派出代表和技术人员,前往天水等地参观学习,索要建桥图纸,成立建桥委员会和铁工、木工、石工、土建、点焊等施工组,实施建桥计划。

  1967年4月25日,平堡农民的建桥工程正式动工。面对资金不足、材料缺乏等实际问题,除了省上计划拨付的部分外,当地群众还组织人员分赴兰州、白银、靖远等地,四处求援,先后得到40多家厂矿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从工厂的下脚料堆中东拣西凑,解决了不足部分。

  苏钰在他写的《平堡吊桥史料》一文中提到,平堡吊桥建设是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开挖东岸主墩,需要在深达两米七的黄河边用砂土、麦草、块石加筑围堰时,每个班400余人,不分昼夜,连续7天6夜,始将河水阻断。面对河水暴涨,围堰决口的关键时刻,动员全平堡青壮年劳动力4000多人,流水式作业,保住了基坑。

  1968年5月,东岸主墩已出水面,西岸桥墩基本完成。这时,省交通厅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程前来视察进展情况,当即做出决定,对该桥以单车道重新设计,将建桥工程申请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省计委下拨23吨新钢丝绳以及三材指标,从而使平堡吊桥的建造工程获得新的生命。

  由于没有机械设备,施工中,群众用木槽搅磨代替起吊机,用自制的木架代替脚手架,用土办法自制铆钉模具,在土锻炉上用大锤打制大小铆钉2.4万多个,在钢件上钻孔共6万多个,加工连接铁件3千多片。

  平堡黄河吊桥建设工程,充分体现了“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原则,国家投资总共27.5万元,其中地、县拨款4万元,省交通厅投资23.5万元。共用钢材163吨,木材350立方米,水泥330吨,钢丝绳23吨,石料120立方米,砂石3000立方米,移动土石方10万立方米,当地群众投入了18万个劳动工日。当地群众流传着“平堡黄河吊桥是用炒面加大锤修建起来的”这样的说法。

  最终,修建的平堡黄河吊桥为单链加劲钢桁架载重汽车桥。吊桥两端由高15米的索塔拖起粗壮的钢绳形成弧形,主桥一孔跨度130米,另有引桥3孔,主桥墩河床底面距离桥面8.04米。桥身全长192.4米,桥面净宽4米,两边是0.8米宽的人行道。成为黄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吊桥。

  1970年4月27日,大桥全部完工,实现了平堡人“中国农民修大桥”的愿望。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参加祝贺的群众共达3.35万人。通车后,先后有11个省市和地区的人来到这里参观索要图纸,仿照建桥。此后,有了建桥经验的平堡人还参与了皋兰什川黄河吊桥的建设。

  平堡黄河吊桥的建成,实现了当地老百姓多年的梦想,更创下了中国农民建桥的奇迹,当时还被国外媒体关注报道。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今天的平堡已将保护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提上了日程。

  本版图片均由杨国利 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