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体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荞面灯盏

 2019/02/14/ 06:2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柳旭

【品读人生】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荞面灯盏

  文 柳旭

  看过了走街串巷的跑社火,挤过了水洛城正月十二的“高抬”,庄浪人盼着的,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是春节这首盛大组曲的重要部分和隆重收尾,人们满怀期待,又有些不舍。

  老一辈的人,都不说“闹元宵”,而说——过十五。一“闹”一“过”,一动一静,陇东人对光阴的慎重和珍惜态度,都在这个“过”字里。

  虽然说紫荆山的灯谜是一年比一年热闹了,汤圆的种类也是一年比一年丰富了,但,再摩肩接踵的热闹,再应有尽有的汤圆,也代替不了月圆时分,那在千家万户,一盏盏点亮的荞面灯盏。

  不止庄浪,陇上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风俗。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到正月十四傍晚,和弟弟,奉母亲命,每人拎一个布口袋,布口袋里,装着母亲刚蒸熟的荞面灯盏,从村头到村尾,挑那门上没有贴对联的人家(依着风俗,有亲人去世的人家,三年内,门上是不贴对联的),一一去送灯盏(依着风俗,有亲人去世的人家,三年内,也是不能做灯盏的,这些人家正月十五的灯盏,俱为亲戚邻人所送)。照例是我和弟弟疯疯张张跑出老远了,母亲还站在门口千叮咛万嘱咐:“记着,一家给五个,给单单(单数),千万不要给成双双(双数)了!”

  灯盏有玉米面做成的,但以荞面做的为主,要在正月十五之前就做好。母亲不说做灯盏,她称之为捏灯盏。成年以后,慢慢喜欢和母亲在厨房里一边说话,一边捏灯盏。开水烫面,不发酵,直接捏,因为发酵的面蒸熟后易膨大变形,不利于保持形状。母亲手巧,十二生肖、杯盏形、柱形……她负责造型,我则拿着小剪刀,小心翼翼,给每个灯盏剪出一圈又一圈刺状的小齿作为装饰。家里的小孩子看到了,也常兴冲冲地参与其中,给自己捏一个憨拙可爱的小鸡或者小狗。捏好后,每个灯盏都要在居中的地方,压出一个深深的凹窝,这个凹窝就是点灯盏时,用来盛清油的。一案板蒸熟的灯盏,看着,就是一件件散发着荞香味的艺术品。

  晚饭过后,圆月初上,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围在灯盏前,一起动手用棉花搓好捻子,插在灯盏注满清油的凹窝里,再一盏盏点燃,看着灯花闪烁,更让人欢喜的了。大人常常边搓捻子边给因为好奇凑过来的孩子讲述点灯盏的许多讲究:送灯盏是送单不送双的;没点之前的灯盏是不允许吃的;灯盏千万不能两人分食,否则这两个人定会“绷脸(不和)”……灯盏点起来,小孩子就要抢着开始“散”灯了:天爷、灶爷、门神爷、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在外不能返家的,都由一盏灯替其与家人团聚)、面柜、水缸、粮食房、驴圈、猪圈、鸡舍……众生各得一盏属于自己的荞面灯盏,在正月十五的月色里,闪烁着温暖。母亲常说,谁的灯盏灯花大,来年就会凡事遂心,若粮食房的灯花最大,无疑就是谷满仓的好兆头;若读书娃的灯花最大,那就是中状元的好彩头。

  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一步不离守护着灯盏、不停给灯盏添油的人,当然是母亲。灯光里的她,面目慈祥,犹如全家人的守护神——这是成年后在回忆里才日渐清晰的印象,小时候贪玩,母亲散完灯,我和弟弟就提着自己的纸灯笼,点亮里面的小蜡烛,呼朋引伴,挨家挨户,去“寻蚰蜒”了。半村的孩子,组成一个“寻蚰蜒”的队伍,嘴里喊着“寻油油(蚰蜒)了——,寻油油了——”,似乎把家家户户的角角落落用那烛光照亮,就会让蚰蜒无处藏身,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不听话或者睡着了,它们钻进自己的耳朵里去。寻完“蚰蜒”回家,灯盏的光焰也小了许多,比完了灯花的大小,再吃一个凹窝处烤的焦黄香甜的灯盏后,才会心满意足地睡去。

  过了十五,年就算彻底过完了,人们把一颗狂欢飘荡了半月的心,重新收拾回来,上学的上学,下地的下地,出门的出门。荞面灯盏,点在正月十五的夜里,照亮的,却是每一个人新一年要走的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