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他们是首届“甘肃最美护林员”(上)

 2019/02/21/ 05: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唯伟 洪文泉 薛砚 赵梅

他们是首届“甘肃最美护林员”(上)

  编者按:有这样一批从业者,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却肩负着几代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绿色梦。他们常年以大山为伴,以林木鸟兽为友,在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闭塞、生活艰苦的林区里,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守护着一草一木。任凭寒风凛冽,烈日炙烤,在每一座山头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哪怕沐风栉雨,跋山涉水,每一条小溪都见证过他们疲惫的脸庞。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这个绿色的“大舞台”上,用青春和汗水演绎着脉脉深情,换来的却是甘肃生态的连年恢复。他们就是——甘肃最美护林员!

  近日,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评选出首届“甘肃最美护林员”,本报记者追踪记录10位获奖者“最平凡、最感人”的故事,以飨读者。

  让平凡岗位绽放光芒

  ——记金塔县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大队护林员魏生明

魏生明(右二)监测观察柽柳条叶甲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从当了护林员起,十年来,魏生明管护的责任区内从未发生过一起毁林案件和森林火灾事故。

  “从未发生”,这4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凡接触过林业工作的人都能懂得其中的不易。可魏生明做到了。

  魏生明今年52岁。2008年7月,他被酒泉市金塔县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大队聘为专职护林员。从此,他的人生和林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在担任护林员之前,魏生明对林业没有过多的接触。刚上岗时,他几乎什么都不懂。

  可这并没有难倒他。为了尽快掌握业务知识,魏生明除了通过书本、网络学习,向专家请教外,一上岗就深入管护区域,了解林情。

  实践出真知。很快,魏生明将管护区域的每个地理位置及特征、林木种类、动物栖息种类都熟记于心。

  对于护林员来说,巡护是最重要的工作,而护林防火又是巡护中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时日,魏生明都坚持巡查,从未间断。空旷地带使用望远镜瞭望,隐蔽地带徒步前往,虽然每天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却从不马虎,从未懈怠。

  巡护的重点是否到位?还有哪个隐蔽地带没有走到?魏生明时常告诫自己绝不放过一个沙丘,一条小沟,一个可疑的人,一处细小的隐患点。

  巡查过程中,不管遇上本村的放羊人,还是外来的人员,他都反复细心劝说、耐心劝导,用真心、诚心对他们做护林防火思想教育,直至劝离。

  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尽职尽责,遇上特殊情况,魏生明也展现不一般的勇气和魄力。

  2011年8月17日,由于泄洪洪峰流量大、水位升高快,地势高低不平,金塔县潮湖三站和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县林业局立马通知护林员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泄洪开始后,魏生明第一时间到达危险区域——潮湖三站地段,24小时值班巡查,并主动承担灾情打探、人员调集、救灾物资运送等任务,及时向防汛领导小组报告值班信息,确保防汛信息畅通。

  8月19日早9时左右,潮湖三站地段沙坝突然滑坡,洪水迅速下泄。接到巡查人员报告后,魏生明立马组织其他护林员迅速集结,对危及潮湖三站农田和居民点安全的方向进行全面加固,并将洪水进行疏导。

  经过两昼夜的奋战加固,河坝保住了,农田和居民住宅保住了。魏生明和当地群众的感情,也更深了。

  在日常巡护公益林之余,魏生明还经常与农户交流苗木繁育、特色林果产业等方面的知识。面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他先一一记录下来,之后查阅相关书籍、请教专家学习。在自己学懂弄通后,编制课件、编印技术资料,及时给农户讲解。

  通过不断的实地操作、观察、实验,魏生明总结出胡杨锈病的“三二一”防治方法,编印了一套“红果枸杞栽培技术”,编制胡杨育苗、修剪、病虫害防治课件4篇,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

  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魏生明还在巡护之余志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31次,1100人次。

  平凡的岗位,同样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魏生明,这位普通的护林员做到了。

  用心守护绿水青山

  ——记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护林员焦辉

焦辉在认真记录监测仪器上的数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52岁的焦辉,是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让水河保护站的一名普通护林员。为了保护辖区的绿水青山,为了保护国宝大熊猫的家园,27年来,焦辉“以林为家”,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他深爱着的山林。

  护林员工作相当枯燥,每天与大山为伴,与树木为伍,风吹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蚊虫毒蛇更是巡山路上的“常客”。渴了喝口泉水润喉,饿了采些野果充饥,自从踏上这条路,焦辉从来没有后悔过。

  保护区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最高处海拔达4000余米,最低处仅为500多米。巨大的海拔落差,使整个保护区环境条件变得极其复杂、艰险。焦辉和他的同事们负责管护的面积大、战线长,巡护道路艰险难行,有些地方甚至无路可走,只能顺着大型兽类走过的足迹巡护……27年来,这样的路,焦辉早都记不清走过多少回,来了多少趟。

  在保护区日常巡护工作和大熊猫野外监测工作中,他总是主动请缨前往难度高、危险大的监测点。胳膊被树枝划的满是伤痕,腿被蚂蟥咬得鲜血直流,脚底被磨得起泡,他却从不叫一声苦。多年下来,练就了一身野外生存的好本事,站上的年轻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焦师傅”。

  焦辉在巡山期间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上山必备纱布和消炎药,他解释说有时难免会碰见一些受伤的小动物,正因为这个好习惯使很多受伤的小鸟、动物幼崽获救。

  有一次巡护过程中,焦辉发现了一头因伤脱离队伍的羚牛幼崽,他冒雨将羚牛幼崽背在身上。好不容易将幼崽转移到安全地点,他又忙着给幼崽冲奶粉、保暖、请兽医,直到幼崽安全获救。

  森林防火工作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每年的防火期开始,焦辉和同事们就利用车载喇叭、刷写标语、走村串户,以上门打招呼、召开村民大会、拉家常、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对社区村民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在自己的管辖区内,焦辉也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交流相关监护人,真正做到了不落一个山头,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森林防火工作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完成的,群防群治、群策群力,让所有的社区村民共同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才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才能确保一方平安。”这句话,焦辉时常挂在嘴边。正是因为他这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虽然先后在多个保护站工作过,但是在他所管辖的片区内,从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27年前,凭借对这片山林、对护林员工作的“热爱”,让焦辉走进了这片山林;27年来,焦辉本着这份“热爱”,让他成为自然保护事业的忠实守护者、践行者,成为大山深处最美护林员。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