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国妇女报】甘肃文县白马藏乡古山寨焕发时尚新活力

 2019/02/21/ 17:31 来源:中国妇女报 记者 袁鹏

【新春走基层】

旅游富民工程为甘肃文县“白马人”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白马藏乡古山寨焕发时尚新活力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山寨的春天已经到来,白马山寨欢迎您,池哥火圈舞跳起来,红色的美酒端起来……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

  2月19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在甘肃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山歌阵阵,舞蹈联翩,这里的山寨处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白马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头戴显示他们民族特有标志的白翎毛毡帽,以他们特有的习俗庆祝着一年中这个最为盛大的节日。“黄发白首齐醉舞”“携手踏歌程复程”,是对白马藏族人能歌善舞的真实写照。

  春寒料峭中,热情好客的白马人用他们火热的激情点燃了整个山寨。

  当天,也是第四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的日子,在活动主场地草河坝村的一个小广场上,与其他商户不同,在商品展示摊位上,白马藏族妇女程厚菊带来的是她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挂面。她希望通过节会推介她的产品,让更多人认识她的企业。因为天冷,程厚菊特意架起了锅灶,免费为游客、村民们提供自己烹制的榨菜汤,游客们还可以品尝她家的挂面。

  “好多人都说我的挂面好吃,为我点赞,有些游客品尝完后直接就买几箱挂面带走,这真让我没想到!”程厚菊高兴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作为土生土长的白马人,程厚菊虽然早就不在寨子里生活了,但对近几年来山寨的变化依然有着切身体会。她告诉记者,她每次来到铁楼藏族乡的感觉都不一样,白马藏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铺成了柏油马路,房子比以前整齐干净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变好了,特别是亲戚朋友纷纷开起了各种旅游服务商店、旅馆,藏寨里的乡亲们竟然也学会了使用二维码和支付宝收付款。

  “亲人们的各种变化让我感到特别新奇,和过去相比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作为一个白马藏族的女儿,我为自己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和骄傲。”程厚菊说。

  草河坝村村民郑文秀在自己家的院落里开了一家农家乐,她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主要以种地为生,随着这些年来到藏乡游玩的客人增加,她家开起了农家乐,主要经营当地的农家饭菜。

  “我们的农家乐去年一年能有四五万元收入,要比以前种地的收入好得多,现在大家吃的穿的都好了,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郑文秀说。

  同样,在铁楼村的旧街道上,村民李云彩开了一家主营日常生活用品的杂货铺。她告诉记者:“以前农忙时我就在家种地,农闲时去外面打工,这几年随着镇上开展旅游开发,铁楼古街变得越来越漂亮,游客也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下一步我想把店面进一步扩大,做些其他的经营,把生意做得更好。”

  记者看到,在铁楼古街和草河坝村,与李云彩、郑文秀家情况类似的人家有很多,在古朴、充满藏乡文化气息的古寨子里,餐饮店、农家旅馆、特产店、电子商务网点比比皆是。

  据陇南当地相关文史资料称, 白马人即白马氐,现在也称为白马藏人,主要散居在甘肃省文县铁楼乡、四川省阿坝州的九寨沟县、绵阳市平武县一带。地处白龙江水系岷山东端摩天岭群山之中的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河流域和石鸡坝乡岷堡沟河流域的18个白马人村寨,有3000多白马人,至今还较多地保留着古朴传统的民俗文化,专家学者称这里是白马人民俗文化“博物馆”,白马人民俗文化是白马氐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文县在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白马人民俗“池哥昼”舞蹈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案板地、强曲、麦贡山、入贡山5个白马人聚居村已入围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

  特别是2018年以来,文县按照“发展旅游产业,促进脱贫减贫”的总体思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富民工程。在铁楼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建成了软桥坝文化广场、铁楼水磨房群以及软桥坝、河南坝民居等工程的外观改造;完成了全长420米的铁楼古街建设。在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的同时,当地政府动员群众栽花栽草,并实施了灯光亮化工程。

  在记者走过的铁楼乡白马山寨,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软硬件设施得到整体改造后,古朴的山寨旧貌换新颜,既充满了浓厚的白马民俗文化气息,也不乏现代时尚元素,古山寨焕发出了新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游览。

  在草河坝村大街上的一家销售文县特产的电子商务销售网点,白马藏族导购余雪英告诉记者,她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看到家乡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她选择回乡就业。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铁楼乡男孩女孩们走进了大学,他们中有不少人像余雪英一样选择了回乡就业创业,他们是藏乡的希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