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陇原新变化 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火车奔驰在河西走廊

 2019/03/05/ 06: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尚友文

【陇原新变化 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

火车奔驰在河西走廊

  尚友文

  我至今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从嘉峪关到兰州的出差记忆犹新。

  那时候从嘉峪关到兰州,可供选择的火车车次不多,车票也不好买到。那天运气不错,起了个大早,瑟瑟寒风里在窗口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买到一张当日502次的硬座车票。早上七时从嘉峪关站出发,蒸汽机车作为牵引动力,车速慢,据说途中机车的蒸汽箱需要加水和补充燃烧的煤炭,大小火车站都要停车。停下再开,“呼哧——呼哧——”,火车头发出吃力的声音,在汽笛“呜——呜——”的不断鸣叫声中开往下一个车站。

  挤在人满为患的车厢里,坐在冰冷的座位上,感到无聊时站起来活动活动。穿过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天已经全黑,列车疲惫地赶到了武威南车站。列车停下后,旅客要携带着行李,通过站台,转移到停靠的另一组列车上。虽说车次不变,通过平台在站内转车也方便,持有的车票继续有效,还坐原来的座位。但经此折腾,倍感心情不爽。夜间快到祁连山脉的乌鞘岭车站时,列车前面的两辆蒸汽机车在牵引,后面一辆蒸汽机车在推动助力,才可以喘着粗气连拉带推爬上这个河西走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暗夜在窗外流逝,蒸汽机车的喘息声隐约在耳畔回响。海拔高,缺氧,车厢内的取暖锅炉烧不起来,丝丝冰冷使人无法入眠。坐在寒气逼人的座位上,感到关山迢递,云路逶迤。借着昏暗的月光,望着无远弗届的原野,虽山川雕丽,阡陌如绣,想到旅途中的不舒适,也不免惆怅。

  经过一个昼夜的旅行,次日凌晨六点多才到达兰州站。

  尽管裹着厚厚的棉袄,在列车上过一个昼夜,还是被冻感冒了。

  改革开放奏出了铁路发展的华彩乐章。二十多年来,不但使铁路机车牵引动力历经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以及电力机车的换型而不断提速,和谐号及复兴号动车早已飞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如今,数趟高铁列车在兰州与嘉峪关间对开,随时出行都有到发时间适合你的列车乘坐,不用到售票窗口买票,网上购票方便快捷,电子支付简单准确。

  上个月从嘉峪关出差要回兰州,我像往常一样选择乘坐高铁。上车后,通过移动电话,告诉母亲到站的时间。母亲接到电话,稍事休息,就开始擀面条,煮扁豆。

  高铁的舒适性自不必说。启动后,时速在数秒钟之内达到二百多公里,无噪音,无摆动,平稳快捷。车厢内的红色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滚动显示着列车经过的城镇、车厢内外的温度和列车运行的时速。

  在空调机的作用下,车内温度基本恒定,可以泡杯茶上网,也可以将手提电脑放置在小台上悠闲地查阅资讯。高铁列车穿山越洞,猱升蛇行,如履平地。高速运行之中,根本来不及欣赏四周瑰奇伟丽的景色,车窗外迅速后移的森然的山峦丘壑,仿佛活了起来。青色的山,绿色的畦,潋滟的流水,十里稷稷的松壑,都抛在了后边。祁连雪线,似乎一直在与我们的高铁列车捉迷藏,时隐时现,时长时短,时近时远,逍遥在车窗之外,漂浮在群山之巅,恰似白云,宛若轻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似触手可及,又只可远观而不能靠近。

  绵延逶迤的群山,错落有致的城镇,风姿绰约的农田,炎炎夏日之中令人向往的雪山和绿地,随着高铁列车的飞驰,一闪而过,都离我们远去。

  高铁拉近了城市的距离,缩短了交往的时空。

  穿越河西走廊,接近七百公里,四个小时多一点,转眼就到了。

  历史的胶片在慢慢回放。当你在离这个时代的放映机镜头最近的地方窥探故事情节时,照在银幕上的光束录播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背景就是这个时代熟悉的旋律。

  《楚辞》上曾说“朝发兮葱岭,夕至兮明光”,应该就是高铁“河西走廊篇章”最好的解说词。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