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奋斗中 他们书写灿烂人生

 2019/03/13/ 00:2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本职岗位上,他们努力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风采、责任和担当;履职路上,他们发挥代表和委员的带头作用,攻坚克难、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书写灿烂人生轨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和住甘全国政协委员们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而在其中,梁倩娟、杨海蓉、马全林这几位青年代表和委员,更是成为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 樯)

  梁倩娟:幸福生活是奋斗、争取来的

  “幸福的生活从来不是靠等待,而是得靠我们去奋斗,去争取。”

  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淘宝网店负责人梁倩娟的交谈过程中,“奋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2006年初春,梁倩娟刚20岁。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孩子,要当村里第一个外出打工的女孩。这一外出打工就是6年时间,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

  “差不多是2012年年底的时候吧,我结束了在外6年的打工历程,决定回乡开网店。我先应聘成为了一家网店的客服人员,边学习边钻研;又参加了陇南市和徽县组织的相关培训,让我的创业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2013年,承载着我们全家人梦想和期望的“陇上庄园”淘宝网店诞生了……”梁倩娟的语速快,但声音很是清澈。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中,梁倩娟几乎一直是村里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她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处理订单。去各家收货的时候,谁家的蜂蜜好了,谁家的鸡下蛋了,核桃可以打了,她心里都有数。

  在梁倩娟的努力下,陇南的农特产品翻山越岭,通过互联网“飞”到全球。去年,梁倩娟帮村民们代销土蜂蜜、核桃、黑猪肉、土鸡蛋等农产品,销售额共计196万元。

  梁倩娟笑着告诉记者:“目前,我的网店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群众发展,其中包括100多户贫困户。当我把乡亲们的土特产通过网店卖出去后,乡亲们用信任的目光看向我时,我真的感觉到我的奋斗很值,我很幸福!”

全国人大代表杨海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 樯)

  杨海蓉:一起奋斗 才能让家园更富饶美丽

  “父母的勤劳,是我成长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不管在任何时刻,都激励着我去努力奋斗。”

  见到陌生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肃南县明花乡上井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杨海蓉还颇有些腼腆,总是未语先笑。而仔细了解之后,却不禁让人敬佩——和爱人陈岩一起带领村上群众创办了精诚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42人,有大中型拖拉机12台、配套农机具50件,固定资产达到202万元。同时还积极引导入社群众转变分散居住、单一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种植结构,走发展种草养畜、特色种植业的道路。通过“支部+协会+牧户”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合作社带动牧民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我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展经济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合作社是我的第一职责;我还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更要带头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带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战场发挥作用,起到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和领跑员作用。”杨海蓉认真地说着这样的话。

  “2018年,我们还立足全村发展生态沙产业具有良好潜在优势和地理优势的特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逐户鼓励农牧民以土地入股、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收益分配,采用滴管等高效节水措施,最终建成2000亩梭梭示范园1个,今年计划再栽种500亩肉苁蓉。”杨海蓉告诉记者:“示范园的建成,既改善了生态环境、构筑了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利用沙漠资源,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同时也为全村的强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一起奋斗,我们生活的这片家园会变得更富饶美丽。”

全国政协委员马全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 婕)

  马全林:保护生态 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马全林的微信名叫“Sandy desert”。“我用‘沙漠’的英语单词做了微信名。”他笑着和记者说道。

  自1997年大学毕业,马全林就开始了荒漠生态学与荒漠化防治研究,长期深入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进行野外考察,探索治沙技术。经过多年努力,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医生”,为沙漠治理和保护开出诸多良方。

  一年有365天,而马全林有近200天在野外调研或考察。对他而言,没有节假日,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假期,是野外观测和植被调查最难得的时间。荒漠里“地为床、天为被”的野外艰辛,旷野中风吹日晒、与沙抗争的考验,与科学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以及相关提案被采纳落实相较,似乎都不值一提。

  2018年,马全林依旧是在忙忙碌碌的野外科考中度过的。他还带领团队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里连续考察20多天,为阻止两大沙漠合拢寻找对策。“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就是增进民生福祉。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马全林如是说。

  多年来,马全林满怀激情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揭示了典型荒漠植物绵刺、沙葱、沙米等对风沙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解决了沙米人工栽培技术,成功推进沙葱、沙米等经济植物的产业化;阐明了石羊河流域沙化土地植被——土壤系统变化的规律及其驱动机制,预测了沙漠土壤恢复年限,提出沙漠治理新思路;摸清了内陆河下游退化植被的恢复过程,建立了退化防风固沙体系恢复重建模式,成为内陆河流域退化植被恢复的示范样板;首次带队完成了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及其植被现状的首次科学考察,提出了沙漠保护对策;查清了甘肃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及其资源信息现状,建立了甘肃荒漠植物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了流动沙丘固沙植被快速恢复、退化梭梭林和白刺荒漠植被功能恢复等技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马全林和团队在民勤、古浪等地推广各类治沙技术模式面积达2万余公顷,保护农田3万多公顷,不仅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新甘肃·每日甘肃网北京3月12日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