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大棚里采摘草莓,体验农家乐趣。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通讯员李智谋)四月好春光,草莓阵阵香。在文县中庙镇瑞玲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排排连栋温棚中莓香果红,各种草莓光鲜亮丽,原味的、奶油味的、蓝莓味的品种繁多,火龙果苗枝条肥厚,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合作社负责人李琴玲指着温棚内的一行行草莓说:“这是蓝莓味的草莓品种,很受人青睐,价格也比其他品种稍高,产值很好。我们还在草莓园中种植了蒜苗,主要起杀菌的作用,给草莓品质提供了安全保障。”

合作社种植基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2016年,李琴玲夫妻俩经过多年打拼,在中庙镇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文县瑞玲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强家坝村建成了一个集生态观光、采摘、游乐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
短短三年时间,合作社建成现代化果蔬种植大棚16座,有草莓连栋温棚、四季梨大棚、火龙果大棚,把果蔬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李琴玲说:“我们合作社吸纳了108户农户入股,其中有89户贫困户。去年,我们为乡亲们兑现了分红27.61万元,实现了人均增收638元。”
产业兴旺,农民才能富裕。据李琴玲介绍,强家坝村有土地资源优势,当地乡亲们以前只种油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经济效益很低。而种植草莓、火龙果、四季梨,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产出效益。

刚刚采摘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
在中庙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瑞玲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立足于发展“特别特”“好中优”的产业,提效益、增产值、谋发展、助脱贫。镇党委书记杜天平说:“合作社助农增收效果显著,去年带动的大部分贫困户都有了5000元以上的收入。”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建明,去年在种植基地用工的时候,就在草莓园打零工,一年挣了1.2万多元,合作社产业入股分红2400元,收入有了增长,一家人一年的开销宽松了不少。
李雪林是受益最大的农户,说起这些新变化,李雪林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去年,我在合作社务工挣了近4万元,入股分红490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这么多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今年,文县全力推进“筑龙强社”行动,外引内联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把省内外龙头企业引进来,要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强起来,充分发挥带贫致富的作用。瑞玲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抢抓机遇,建起了普通钢架温棚29座,为全镇培育800亩超级美人椒穴盘苗,20亩脆皮王辣椒穴盘苗,合作社规模再次扩大,带贫致富增收显著增强。
相关新闻
- 2019年04月01日文县小辣椒 富民大产业
- 2019年03月29日郭树全:创办农场带领村民奔富路
- 2019年03月27日文县新茶俏销市场(图)
- 2019年03月22日文县残疾人张君明 拄着拐杖巧手编织“致富梦”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