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体

【读书】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9/04/04/ 07:0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陈文江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陈文江

  经过长期积累和多年打磨,由彭岚嘉教授领衔主编的《西北文化资源大典》终于出版了。作为这一重要学术成果曾经的见证者,面对这部厚重的著作,我与各位编撰者一样高兴。六年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平台落地甘肃,甘肃省针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课题。作为地处甘肃的兰州大学,也迅即对这一国家级的文化战略做出反应,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特设了三个重大培育招标项目,《西北文化资源大典》便是当时设立的重大培育招标项目之一——“西北地区文化资源调查、整合与开发”的结项成果。

  西北地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诸多文化遗存,作为当时学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我们曾认真地考虑过,如何将学校的科研团队和学术研究活动更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甘肃省的文化事业发展衔接起来,使兰州大学的文科学者更好地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也曾设想过以“短平快”的形式出版系列研究专著,这样似乎投资更少、周期更短、见效更快、效益更高,亦可以及时赶上甘肃文化建设的大热潮,快速地获取更多的项目资源。然而,认真思考,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学术研究岂能求速度、赶时髦?“短、平、快”的做法恰恰是学术研究的大忌。根据当时对西北五省区文化发展现状的考量,我们认为,区域文化的繁荣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深入的学术研究取决于对于文化资源“家底”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认可了课题组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计划,在项目开题会上,多位专家也一致建议课题组对西北五省区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结集出版《西北文化资源大典》。

  从课题组的实际作为来看,这样一部沉甸甸、高质量的《西北文化资源大典》需要非常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虽然,我们在甘肃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热潮中未能及时地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项目支持,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个遗憾,但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坚持学术的标准,不追求时髦和学术之外的效应,才是学术研究的正道!历时四年多写作,数易其稿而成的这部《西北文化资源大典》所具有的学术意义和产生的社会影响,的确是值得如此大的投入和如此长时间期待的。

  该科研团队《西北文化资源大典》的写作和出版对兰州大学的科研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这部书包含的丰富内容来讲,研究团队对所能涉及的大量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细致的考证,这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做的细致而繁杂的工作。所以,完成这样一部《西北文化资源大典》既体现了项目组织者的学术理念,又凝聚了学术团队的智慧、汗水和辛劳。当初的设计是“应急式”的短平快项目,产出的则是厚重的“大部头”著作,管理者的“时效性”要求和学术研究的“精品意识”发生了矛盾,哪一个才是应当服从的最高标准呢?对高校的科研管理来讲,这种挑战的结论应当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给研究者提供更自由的学术空间和足够的研究时间,如此才能得到更令人满意的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西北文化资源大典》是具有标志性和奠基性的成果。它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性成果,是汇集西北五省区文化资源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西北五省区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接下来研究团队应该进一步思考,怎么把现有的基础工程转化成推动西北地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

  这里我想提两个具体的建议:一是以《西北文化资源大典》为基础,促进学科方面的交叉和相互融合。翻开这部《大典》,可以看到很多新颖的、富有现代感的内容。甘肃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结合点和高地,除了地理上的优势和特点,在文化发展方面是否也可以形成高地,文化高地的基础又应该怎样被表达出来?我建议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把建立起来的文化资源库变成为新的文化产品,为各省区未来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服务。可以做成沙盘、电子信息光盘、智慧产品、旅游文化地图甚至是游戏等,做成各种文化的、教育的和旅游产品。通过这种不同学科方法的融合,把历史、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制造出新的文化产业生长点。

  二是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利用,将辞典数字化。可以以《大典》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新形式的电子文化产品,在出版形式上有所创新。因为不同省份的文化旅游形态是不一样的,可以结合这些地域特点,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形式是数字化的,内涵上是历史文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激发并产生出新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以及研究问题,这种联想式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建议课题组花一些时间做一些产品开发的构想与设计,提出思路以后找风险投资公司来支持,再找设计公司来设计。比如由彩陶的图案、花纹等因素可以衍生出一些文化产品,据研究,彩陶纹饰与中国文字(象形字)的起源有关,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彩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衍生出新的产业模式,等等。总的来说,课题组需要再思考《西北文化资源大典》可能有怎样延伸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建议科研团队制定进一步的研究规划,早日开启新的研究工作。我相信,只要迈出这一步,他们一定会有这样的能力向学界和业界奉上全新的喜人成果。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