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梦想的高度

 2019/04/12/ 06:4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子恒

【甘报故事 《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

梦想的高度

  张子恒

  第一次接触《甘肃日报》应该是小学时候,学校就一份报纸,老师们传阅一下,就很珍贵地留存作为资料了。学生们读报要专门向老师借阅,一定要小心保护好才行。副刊的文章经常被老师朗诵给大家听,作为范文,启蒙着很多学生的文学梦。我懵懂的文学梦想,就是从《甘肃日报》“百花”所刊发的文章生出萌芽的。

  后来和众多年轻人一样,积极加入校园里的文学社团,学写诗歌学写散文,在文学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那是最富有热情的时代,但对“百花”投稿依然没有勇气,感觉中那是甘肃文学最神圣的殿堂。因为仰望以至连靠近的勇气都没有了。后来主持编辑学校校报,专门开辟了“百花园地”栏目,亦步亦趋地向“百花”学习。

  入伍参加工作后,常年在新疆、陕西、北京三地工作,由于受制于条件,赏读“百花”文章数度中断。后来在一次偶然回乡探亲时,看见挚友魏齐富手里有一个剪贴本,里面收藏了大量“百花”刊登的文章。我如获至宝,马上借阅,一读再读,选择精美的句子进行摘抄。摘抄的笔记成了我和天南海北的战友介绍甘肃的重点资料。我以甘肃为傲的文化自信源泉应该就来自“百花”。

  部队工作时,曾经有次去杭州出差,当地武警部队领导以私人行为热情接待我,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是甘肃人,他也一直在阅读学习《甘肃日报》文章,《甘肃日报》的几位老师是我和他的共同偶像。聚聊时间一再延长,几近通宵。

  大概是2001年吧,有次途经兰州短暂停留,打听到甘肃日报社的位置,看见端庄典雅的办公大楼,竟然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不知道找哪位老师,也不知道和哪位老师聊点什么。匆匆深情一瞥,我即踏上了返途。这一望却在我心底烙下深刻印记,后来转业安置时,众多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甘肃日报社工作。

  得益于数字图书的发达,以及《甘肃日报》数字报刊的发行,学习和收藏《甘肃日报》精美文章现在特别方便。一键复制,一键发送给五湖四海的战友,分享学习感悟成了我和战友最经常的交流内容。现在向全国各地的朋友推介甘肃,介绍绚丽甘肃,我都是从文化角度最先开始。

  2018年,《甘肃日报》率先叫响主阵地转移,很多《甘肃日报》刊发的文章多平台开始发布,为几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老师开设了微信公众号,部门也都有了自己的频道栏目,各个部门也多端口发布作品,《甘肃日报》发布内容更趋丰富多元,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都有了质的变化,读报的形式和体验都有了新的变化。

  无论载体如何变化,延续的风格和内涵依然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读者,也感召更多的读者成为《甘肃日报》的忠实通讯员,投稿学习的逐月递增。同时,报社引才揽贤,记者编辑队伍新鲜血液也不断补充。《甘肃日报》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全国推介甘肃,人文的、地理的、经济的、民生的一个个能代表甘肃形象的内容,在报社同事的努力下,正合力叫响甘肃文化品牌。

  在迎接2019年到来之际,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段小视频,视频内容以《甘肃日报》版面为主体,配以歌谣“春华是你,秋实是你,风雨是你”。短暂一小时就得到了上千人的关注点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作为《甘肃日报》的一员,回顾风风雨雨这么多年《甘肃日报》的发展历程,要说的话语太多。但最核心的话其实只有一句,祝愿《甘肃日报》越办越好,祝愿《甘肃日报》这个团队越来越强大,也祝愿《甘肃日报》的每一个读者生活越来越幸福,让读《甘肃日报》、过品质甘肃生活成为甘肃人共同的现实。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