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共和国兰大人】缅怀老院长杨英福:在新时代奋进 只因我们“站上”前辈肩膀

 2019/04/16/ 08:3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王占东
100.jpg

  杨英福根据在美国留学时看到、学到的医院管理模式,依据自己当年在上医学习的经历,首先从建章立制着手,对医院每个科室、每个诊疗环节乃至病房管理等细节,都一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杨英福不仅大力培养医院的人才队伍,还无私地为全国各地培养胃镜检查专业人才。作为国内知名消化系专家和最早开展胃镜检查术的学者,他每年都要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专业医生来院进修学习,无私传授知识和技能。1978年,杨英福被批准为国内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如今,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为活跃在国内外消化界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102.jpg

  杨英福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多学科会诊制度、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基础医疗管理制度,并大力推行值班、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消除了医疗隐患,首创代理主治医师制度,克服了医疗工作中秩序混乱的现象,激励了工作热情。

  2018年9月适逢大二院90院庆,在新修缮的观成堂院史馆内,院长王在介绍馆内珍藏的史料时说:“1950年,杨英福教授在大二院这个院子里,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胃镜检查,在中国胃镜诊疗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微信图片_20190415160702.jpg

兰大二院消化科主任黄晓俊向记者介绍杨英福院长给医院留下的宝贵遗产。

  “从杨英福院长首次使用半屈式金属胃镜对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进行诊断起,我们在老院长这一开创性的精神感召下,几十年来一直注重胃癌的筛查。”兰大二院消化科主任黄晓俊说,“让我们欣喜不已的是,今年初国家将胃癌筛查上升到了国策!这说明我们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福气!”

  “老院长当时还提出住院医师对主管病人的24小时负责制,由此出发的多种医生制度沿用至今。”李说,“杨英福还倡导大学附属医院一定要实现医疗和教学并举、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与现在的医教研协调一体的理念一致。这都对大一院的现代管理、服务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李还向记者介绍:“杨英福院长还对中医非常推崇,不仅推进中西医结合,还提出西学中(西医向中医学习),因此大一院中医科的开设、甘肃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实践都是从大一院开始的。”

  兰大一院消化科副主任瑞说:“回忆起杨英福院长的事迹,我们充满钦佩!老院长从国外学成归来,来到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作为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只有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不给老前辈们丢脸,才能将老前辈留下的精神代代相传。”

  1982年9月,为医疗事业操劳一生的杨英福与世长辞。著名画家常书鸿亲笔撰写挽联:“悲夫,魂魄飞散一刹间,东春江怕谁欣哉,同心知照四十年,献身西陲手足情。

  先生虽然去了,但是为兰大一院、兰大二院乃至我国的医疗事业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2011年的10月,在杨英福先生作古近30年之际,由国家著名雕塑家、“黄河母亲”塑像作者——鄂先生亲自雕刻的杨英福铜像矗立在了大一院这方杨英福老院长为之奋斗的土地上。

  伫立在铜像前,杨英福先生的年龄定在55岁左右。他正向前缓缓行走,左臂自然下垂,手中拿着听诊器,右手抬起,似乎在巡视病房向病员进行交谈问。先生的头微微下低,体现他的谦逊与对卧床病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这尊以杨英福院长为代表的“兰大医疗人”的群像注视下,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医者们,将沿着前辈的足迹前行。

  (本稿老照片均由兰州大学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