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国组织人事报】甘肃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攻坚战

 2019/04/29/ 16:4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记者 李晓芳

春风送暖陇原兴

——甘肃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李晓芳

  “兰州牛肉面,让我脱了贫。”

  家住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大茨滩村的周二洒,在村委会的火炉旁高兴地说。窗外春雪未消,屋内暖意融融。

  今年35岁的周二洒曾经是个贫困户,那时,自己没技术,到工地当小工又挣不下钱,眼看孩子们慢慢长大,他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转机发生在2016年,州人社局定点帮扶大茨滩村,把“培训大篷车”开到家门口。“免费参加了半个多月的拉面培训,还拿到了证书。后来我去杭州老乡开的拉面馆当了一年多学徒。去年,我自己在深圳开了家拉面馆,一年下来挣了十几万元!”

  周二洒一家的脱贫致富,是甘肃大力开展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工作的缩影。去年一年,甘肃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甘南州和武威市天祝县(两州一县),有3万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万人,劳务收入近10亿元;为40多万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4000多万元……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该省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技能培训+劳务输转

  一条龙服务让贫困劳动力走出大山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甘肃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抓就业扶贫。

  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甘肃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带薪培训+实训”模式,着力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2018年,出台《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将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转移就业质量等全部纳入其中,并指导“两州一县”细化政策举措。

  同时,为做实做细“一户一策”、提高工作的精准性,甘肃省人社厅还制定了《精准脱贫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到户到人工作方案》和《关于建立完善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的通知》,集中力量为每一名有培训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后,甘肃省“两州一县”狠抓落实,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操作方法。

  临夏州人社局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意愿,重点培育有地域特色和传统优势的培训工种,如牛肉拉面、东乡手抓、临夏砖雕等,扩大品牌知名度。同时,把劳务产业确定为全州三大“百亿元”产业之一,组织实施技能培训、中介培育、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劳务脱贫、队伍建设等“六大行动”。还与厦门深入开展东西劳务扶贫协作,针对厦门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甘南州人社局会同4部门制定全州脱贫攻坚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劳动力不同培训需求和转移就业意愿,量身定做“菜单”,综合运用“送教下乡”和“培训大篷车”等方式,分类精准实施就业技能、农牧业实用技术、“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创业等培训。

  天祝县人社局制定了脱贫攻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开展分类培训,建立健全培训、鉴定、输转、维权为一体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到2020年,实现有培训需求和输转意愿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全覆盖。

  “上午刚跟8家用工企业沟通完,待会儿要送一批老乡去厦门,过几天还有50多人要去,得提前帮他们联系好。”临夏州和政县人社局劳务办副主任罗云说着就接到了老乡的电话。

  厦门集美区结对帮扶和政县,罗云从去年开始就到那里挂职,专门协调两地劳务输转工作。他把乡亲们从老家带出去,帮助解决吃饭、住宿、工作、工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乡亲们在工厂同吃同住,每天到岗位上询问情况。用他的话说,就是“人社部门开展一条龙服务,把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扶上马、送到岗、帮到底”。

  打来电话的是新庄乡的黄怀忠,刚拿到工资条的他,第一个想到了罗云:“这个月我拿了7000多,比你挣得还多哩!我以后在厂子里踏实干,你不要担心我。”

  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搜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用工企业岗位需求、定期开展回访……各级人社部门的好政策,通过每个像罗云一样的人社干部落实到村、精准到户,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也因此走出大山,给整个家庭带来希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