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社会民生

高台:盘活农村资源 振兴乡村产业

 2019/04/29/ 21:32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通讯员 周淑云

  “每亩地土地流转收入400元,在合作社打工挣了12000多元,股东分红4000多元,自家养的牛、羊收入2万多元。”日前,高台县新坝镇新生村村民石兴海仔细盘算着他家去年的“经济账”。

  去年,石兴海以自家的33亩耕地入股奇峰马铃薯合作社,当上了“股东”,变成了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收入实现了稳定增加。

新坝镇农户在奇峰马铃薯合作社“上班”_副本.jpg

新坝镇农户在奇峰马铃薯合作社上班。

  石兴海所在的新坝镇地处祁连山浅山区,这里出产的马铃薯品质好、产量高,然而多年来,当地农户却面临着“好货不好卖”的难题。就此,上坝村村民许国健积极响应县里的政策,带头成立了奇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订单接管等方式与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陕西榆林大地种业等企业合作,让附近8个村的1100多户农民种上了“保收田”。

  据许国健介绍,去年,合作社纯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入股的建档立卡户和村民都拿到了数额不等的分红。今年,合作社计划把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再吸纳一部分建档立卡户。

基质栽培新技术让荒漠变沃田_副本.jpg

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

  目前,高台县现已成立了7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林果、土地等多个领域,2.5万多户农民从中受益。同时,高台县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吸引广大农户大力发展以花卉、蔬菜、玉米制种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订单农业,实现了农民与企业双赢。今年,全县订单农业面积预计达到32万亩。

  在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经济体质增效的同时,高台县还着力发掘农村长期被忽视的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将“冷资源”变为“热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新坝镇暖泉村龙泉休闲垂钓中心,一位位垂钓爱好者挂饵、抛钩、收线,享受着雪山脚下垂钓的乐趣。这座鱼池是由该村村民投资20多万元对村内废旧塘坝进行改造升级而成的,舒适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县内外游客前来休闲垂钓。

新坝镇暖泉村龙泉休闲垂钓中心休闲垂钓_副本.jpg

游客在龙泉休闲垂钓中心垂钓。

  近年来,高台县着力推进乡村旅游与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相融合,以城郊村绿色农产品基地为平台,积极发展采摘观光休闲体验区,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以民间刺绣、民间曲艺等为主的特色民俗文化游,依托骆驼古城、红西路军纪念馆、八坝胡杨林等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风景线,有效延长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条,形成了“游客尝鲜、农民赚钱”的双赢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