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马飞骧:我用文言文写作 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2019/04/30/ 08:51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雷媛

马飞骧:我用文言文写作 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马飞骧 图片系受访者提供

  采访者: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雷媛

  受访者:《诗经缵绎》作者马飞骧

  基于二十多年对传统经典的热爱和钻研,秉承六经一贯之道,系统阐发《诗经》诗教意旨,利用工作之余的六年时间辛勤耕耘,2019年3月,从兰州走出去的青年学者、著名旧体诗诗人马飞骧《诗经缵绎》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式出版。

  曾几何时,马飞骧可是老师同学眼中最可以“做学问”的那个类型,但他放弃留在象牙塔而选择进入社会,是因为一个不为更多人知晓的鸿鹄志向——作传统文化的躬行者,坚守之,继承之,弘扬之——决断了他要什么不要什么。

  用文言文写就的《诗经缵绎》,应是这位传统文化的躬行者的明达之用心。

  1 《诗经缵绎》写了什么

  记者:你怎么有了写《诗经缵绎》这本书的想法的?

  马飞骧:2013年初,我随单位总部搬迁从广州到了北京。经过近二十年对儒释道经典的钻研,加上生活工作的磨炼,我从最初的佛道研究,回归于对儒学的研究,并对《论语》产生了深厚兴趣,于是搜罗前贤的重要注本进行研究阅读。历代对《论语》每一句话的阐释已经洋洋大观了,但对《论语》这本书的编旨、统序却研究不够,基本上是不断重复前人说过的话。我开始撰写《论语诠旨》,想解决这个问题。

  书写了一部分。彼时,北京大学汤一介先生拟担纲主编十三经导读,他的门人雷原教授和我相识,对我的诗词十分欣赏,认为我对《诗经》应该有研究,就让我为《诗经》作导读,当时我壮着胆接下来了。这个项目后来因汤先生去世等原因搁浅了。但我在深入了解《诗经》研究学史,梳理学者对《诗经》的注解时发现,从《毛序》以来,对《诗经》的研究统序杂乱,大儒们对六经一贯之道遵守得并不好,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还基本沿着经学的路子,现当代人只从细处开掘,却把诗教的传统丢了。更可怕的是臆说横流,戏说成风,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只把《诗经》当成文学作品来读,根本不知道《诗经》是“政教典章”。为了回归诗教传统,系统性阐发《诗经》微旨,让人明白《诗经》之成为儒家经典,六经之首的道理何在,于是我决定扩大规模,撰写《诗经缵绎》。

  记者:说说这本书吧,它写了什么?有何特质?

  马飞骧:在考究先哲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前后用了六年多时间完成《诗经缵绎》,主要是继承,所以叫“缵”;继承精华,所以叫“绎”,提取,抽取。目的是述而不作、文以载道。

  《诗经》是儒家经典文本,是古代的政教典章,即治国理政的教材。古代治国平天下与修身齐家是一体的,以修身为本。六经都是政教典章,也都是修身宝典。所以我注重从六经一贯的角度,从总体上把握编辑思路和诗教精神,正本清源。首先该书上万字的引言是全书的导读和绪论,对《诗经》诗教意旨、编《诗》目的,《诗》的风雅颂三体、赋比兴三法,《诗》与六经的关系、读《诗》的方法等《诗经》研究的重大问题分了十二个部分进行总结。其次,在《风》《雅》《颂》各编首,进行辨体;各编内每一组诗,如十五国风的每一国风,大小雅的每一什,简述概要、编序,编尾略作小结,点明编者旨意。这样让读者宏观了解编者思路和诗教统序。再者,各篇中,每首诗正文以下分集释和缵绎两部分,集释注解字词音义;缵绎先依朝代援引历代名家代表性释解,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个观点有可能与某位前人是相同的;进而据此题解,引经据典,分章句阐释全诗主旨大意。

  2 接续传统更重要

  记者:知道全书除《诗经》原文,约有三十万字皆用文言文写成,你在《自序》中言:文言为之,不惟时风在所不尚,或令读者望而却步。既然有这样的考虑,为何还坚持用文言文写作?

  马飞骧:用文言文写作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我深知时代发展到今天,文言文会给普通读者造成很大障碍,如果从销售考虑,我完全可以用白话文。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本人具备这样的写作能力。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华在文言,如果不懂文言,肯定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问题;再者,于传统文化而言,接续传统更重要。所以,我想做个尝试——今人依然可以用文言写学术著作,也是给自己一点信心,给我们提倡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一点信心,一点启示。

  记者:缵,字典里的意思是继承。从《诗经缵绎》一书之名中也可以看出端倪,在这里,你有缵续继承。能就此详细具体地说说你是如何缵续的?是照单全收还是只留下你个人认同的部分?而且,就留下你个人的认同部分,这一处理方式是否也存有偏颇之嫌?

  马飞骧:所谓缵,其实就是引用,引用肯定要有利于支持自己的观点。全书基本都是引用前贤时修的文字、观点而成。引用的方式有些是直引,有些是意引,我偏重于前者,也有意引的。当然,偏颇之处在所难免,也很衷心地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记者:《诗经缵绎》一书各篇中,每首诗正文以下分集释和缵绎两部分。缵绎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这里,你先依朝代援引历代名家代表性释解,再断以己意。断以己意,从这四个字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你对于《诗》的独自见解就在这里。

  马飞骧:《诗经》和其他五经(《乐经》已佚)一样,都是政教典章,是供贵族士大夫们治国理政的教材。但那时的政治,正如《论语》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德为本,而德本的核心是《大学》说的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只有身修好了,用于家则家齐,用于国则国治,用于天下则天下平。我断以己意,遵循的是儒家这样的一贯之道。同时把握《诗经》作为诗教这一核心,钩索编辑思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自然能得出结论。古来研究《诗》的著作汗牛充栋,一首诗,前人把能想到的观点几乎都想到了,所谓断以己意,也可能是认同了某种观点罢了。

  记者:就如你所说“古来论《诗》者沧海横流”,既如此,想知道你“论《诗》”的底气是什么?

  马飞骧:应该是我二十多年对儒释道经典的不懈钻研,二十多年对诗词创作的努力实践,对《诗经》研究学史、诗学史、思想史、文学史、历史的全面了解,对儒家六经一贯之道的体悟。

  3 读书与经历

  记者:熟悉你的朋友提及你,都说你的古文功底好。据说,你从上大学时候起就沉迷于吟咏一发不可收,并坚持二十多年,说说你的读书。

  马飞骧:从上大学开始写旧体诗,二十多年来一直没间断。写诗对我有两种用途,一是学古文和接近先哲的心灵,二是检验自己学古文古人的情况,自我鞭策。游于诗,志于道,这是我给自己写诗的定位。二十多年我坚持的就是这六个字。

  对我而言,世上只有两种书,一种是经典,一种是生活,都需要用心来读。经典侧重教人知,明理;生活偏重教人行,明事。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做到浑然不分,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读书总是教人“明白”,当下行得,即是真知。生活亦然,比读书本更能锤炼人。“学而时习之”,学是知是觉是明,习是练是做是行,时是时时处处,时时刻刻。寤寐思服,念兹在兹,行兹在兹,才算书没白读。我所谓读书,大约如此。

  记者:从你的经验出发,你觉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读传统经典的意义何在?

  马飞骧:传统经典是古代圣贤实践的心路和行迹的记录,是发自真诚的道德文字化现。读经典就是与圣贤以心印心,明白自性光明,天理昭昭。

  记者:从兰州到广州再到北京,从国企到媒体再到今天的外企,多年的辗转与漂泊,而今年近知天命,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又如何看人生?

  马飞骧:人生都在漂泊,我只是漂泊得不够含蓄吧。工作、生活都是相,都是形态、形式。我不执著于某种形式,也不留恋某种形态。但“内核”比较坚硬——“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无论何种地方,何种境遇,我都遵从自己内心的志向,既然选择了要弘扬传统文化,就要默默努力,不必计较世俗的荣辱。人生需要自我完善,只有自我完善才是惟一的目的。过分关注外在,会让人迷失;过于沉湎内在,会让人自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