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19/05/07 10:0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5月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平凉市委副书记马琨,市政府副市长宋全科,市扶贫办主任李雪云共同介绍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甘肃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刘伯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2019年“脱贫攻坚”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平凉市委副书记马琨女士,市政府副市长宋全科先生,市扶贫办主任李雪云先生共同介绍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3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平凉市委副书记马琨女士介绍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情况。

  平凉市委副书记马琨

  马琨: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跟我的同事们一起,向大家介绍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我首先代表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媒体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平凉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东端之重镇、甘肃东部重要的商贸重镇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辖5县1区1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1.91万人。平凉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庄浪县、静宁县、泾川县、灵台县、崆峒区是国家片区贫困县,崇信县、华亭市是省列“插花型”贫困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为关键,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紧扣“六个精准”,落实“一户一策”,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40.6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8.75万,贫困发生率由20.87%下降至4.63%。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5县(市、区)脱贫摘帽。庄浪县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一、坚持系统科学谋划,深刻把握贫困问题规律,探索形成了脱贫攻坚平凉模式。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贫困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干导向,先后开展了3轮拉网式调研,弄清致贫原因,找准脱贫路径,注重远谋近施,梯次推进,提出聚焦重点区域、聚焦富民产业、聚焦补齐短板弱项、聚焦整合帮扶力量、聚焦政策落地“五个聚焦”的思路要求,出台25条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四川经验,部署开展以龙头企业全覆盖、“三变”改革全铺开、金融保险全加入、危旧住房全清零、劳动就业全对接、教育医疗全跟进、社会救助全兜底、党政干部和社会各界全参战、党建统领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九大冲刺行动”,构建以“九大冲刺行动”实施意见为龙头、行业政策为支撑的政策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平凉特色的脱贫攻坚路子。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感到,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形成的这一系列思路举措,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切合了省情市情和脱贫攻坚实际,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引领带动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为今年全市整体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产业富民为本,创新机制推动“三变”改革,进一步夯实了脱贫基础。从多年的脱贫攻坚实际看,难点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核心是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我们根据全市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把牛、果、劳三大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确立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市级财政列支牛、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劳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规划实施方案、一个运作平台、一套运行机制“五个一”产业运作模式。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在有龙头企业的地方,采取“轻资产”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覆盖面,提升带动力;在没有龙头企业的地方,先组建国有公司,按“国有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全覆盖、全带动;在每个贫困村组建2个以上种植、养殖或其他方面的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广了“党组织+国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庄浪模式、“党组织+供销集团+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村两委班子+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静宁模式和“党组织+劳务公司(劳务服务中心)+企业+农户(贫困户)”的灵台模式,通过国有平台承接政策,争取资金,通过龙头企业对接市场,连接基地,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联系群众,通过股权投资、生产经营合作、风险防范机制构建,贫困户全方位、全环节地参与到了产业链条中,实现了扶贫产业到村到户,全市76%的行政村开展了“三变”改革,2.6万贫困户分红2136.4万元,70%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稳定脱贫。

  三、坚持强弱项补短板,细化实化“两不愁三保障”,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标准“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的重要指示,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坚持实事求是,不贪大求洋,不造盆景,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和政府帮扶资金进行归集整合,实行“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力量解决深度贫困片带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短板弱项。集中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通畅、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电网改造升级、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全市贫困村水泥(沥青)路、动力电实现全覆盖,村村通光纤工作被工信部树立为全国典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813户1.55万人,农村D级危房全部清零,C级危房基本消除,2018年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全清零的目标,走在全省前列。加大贫困村幼儿园、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重点项目建设,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普通高中、中职学生免除学杂费、发放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教育扶贫政策,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先行先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教育部在庄浪召开现场推进会。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设起付线,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

  四、坚持党建统领,全面筑牢攻坚战斗堡垒,切实强化了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基层党组织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必须充分发挥关键作用。我们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与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强化四个意识和政治担当,推进组织创先、机制创新、作风创优”),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品牌树在产业链上的“四链”模式,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市累计投入4289万元,新建贫困村村级活动场所78个、改扩建50个,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占到了74.6%。建立村村联合党总支10个、村企联合党总支12个、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336个、农民专业协会党组织241个。通过“三变”改革435个“空白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做法,全面加强政策法律、文明新风、自强自立教育,整治天价彩礼、薄养厚葬、人情礼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风陋习,贫困乡村的乡风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五、坚持各级协同联动,加强帮扶工作和东西协作,广泛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仅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各级帮扶干部、对口帮扶单位、东西扶贫协作的力量,需要统筹调配整合,发挥出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益。坚持从市级领导做起,带头包抓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乡村,经常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直接进村入户,看实情、查原因、找对策,督促基层抓好工作推进。推行市委市政府一月一调度、县区一周一调度、乡村全天候一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开展常态化督查检查和暗访抽查,建立脱贫攻坚流动红旗和黄牌警告制度。坚持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全市59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6个贫困发生率高于17%的非贫困村都派驻了5人左右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调整、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831人。各级帮扶单位从帮助贫困群众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种一棚菜、多输转一名劳务、多办一件实事“五个一”抓起,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9亿元,帮办实事5.75万件。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市、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赴天津市河西区、武清区、津南区和南开大学、中投公司沟通对接,有效推动了资金投入、劳务输出、项目引进、产销对接等协作事项落地实施,办成了一批群众急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刻,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年底全市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相比,存在着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产业层次和效益不高、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仍需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和在重庆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的要求,以实施“九大冲刺行动”为总抓手,更加注重薄弱环节,更加注重精准落地,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确保年内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坚决兑现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到年底实现全市整体脱贫摘帽不到240天了,时间上已经不允许有任何的松劲懈怠、犹豫摇摆。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脱贫摘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咬紧总攻目标,增强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把工作重心、精力摆布、力量配备都集中到全面落实政策、落实任务、落实责任和推进工作当中,不摇摆、不折腾、不停步,提振担当创新突破提升的精气神,尽锐出战、连续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是聚焦攻坚重点。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全力推进龙头带动全覆盖、“三变”改革全铺开、金融保险全加入,推广放大“庄浪模式”“灵台模式”和“静宁模式”效应,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做好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和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提升,拉开架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持续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对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3+1”要求,逐村逐户逐项“过筛子”,摸清底数,查漏补缺,扎实推进“3+1”保障任务清零。从严从实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从个别问题表现全面反查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中的薄弱环节,举一反三,由点及面,一项不漏地按期整改到位,坚决做到杜绝老问题、避免新问题。

  三是狠抓任务落实。按照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的要求,落实落细“一户一策”,把“九大冲刺行动”中的每一个冲刺行动,都抓实抓细抓到位。动态更新到村到户信息,根据贫困户脱贫进程及时调整优化帮扶措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杜绝一户一策雷同、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问题。切实强化各级责任意识,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履行好领导调度、统筹协调的职责,在资金整合、项目安排、推进实施等方面,想方设法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四是激发内生动力。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激励并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思想发动工作,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杜绝“保姆式”扶贫和政策“养懒汉”。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推广力度,发现挖掘一批自强致富、互帮互助、先进带后进的典型,不断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是提升质量水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对还未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过筛子法”和“填空补缺法”,一项一项对接,一件一件落实,努力解决“没有”和“不达标”的问题。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坚持脱贫摘帽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做好实时跟踪和动态监测,定期开展“回头看”,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高度重视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的发展,及早研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战略思路,做好长远规划,抓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各位朋友,平凉的脱贫攻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既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也与在座各位的殷切关心和鼎力支持密不可分。我们真诚邀请各位朋友经常来平凉走一走、看一看,也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平凉、支持平凉、推介平凉,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加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进程。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马琨女士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平凉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方面还将有哪些打算?将通过什么具体措施来落实?

  马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以及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我们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向各级传递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心和决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凉市贫困人口的“两不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在“三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强弱项,补短板,实施“九大冲刺行动”和“3+1”冲刺清零行动,扎扎实实地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我们全市在年底前整体脱贫。在工作推进上,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措施方案,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要求市县各级领导干部以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标准,深入基层,深入到困难最多、问题最多、任务最重、贫困程度最深的贫困乡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涉及到饮水安全、控辍保学、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兜底等方面问题,将专题研究调度,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效清单,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将采取“过筛子”和“填空补缺法”,对“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情况再次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摸底排查,特别是对深度贫困乡村等重点区域,老弱病残、脱贫不稳定人口等特殊群体全面核实,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注重成果巩固,对清零任务已经完成和没有清零任务的地方,加强动态监测和成效管控,严防问题反弹和新问题产生。在工作措施上,我们将扎实推进危旧住房全清零、教育医疗全跟进和社会救助全兜底行动,义务教育方面,加快偏远地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继续运用宣传引导、帮扶救助、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巩固提高辍学学生劝返率,采取分类施教等措施,解决“人在心不在”和各种保学问题,6月底全面完成控辍保学任务。基本医疗方面,继续落实好“先看病后付费”、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等健康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大托底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合格医生,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小病、常见病、慢性病能看得起,得大病重病也能确保全家吃穿有保障。安全住房方面,加大普查、抽查、排查力度,一户一户实地摸底,逐户鉴定、逐户改造,让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全房。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尽早入住,同步抓好产业培育、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饮水安全方面,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度,着力解决好水源保障、水质净化、供水不稳定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安全水。我就说这些。

  省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刚才提到平凉市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并且探索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发展模式,请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平凉市政府副市长宋全科

  宋全科:富民增收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发展上去了,脱贫就只是时间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确定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就果产业来说,平凉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我市果产业效益持续提升,拉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生产周期较长,栽植以后3-5年才能见效,所以我们将其作为长期稳定脱贫增收的产业来抓。目前全市苹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达到1亩果园,正常年景收入5000元以上,苹果产业已成为平凉市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就牛产业来说,我市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肉牛优势生产区”,全市牛产业发展的时间长,基础比较好,既能分散家庭养殖,也能集中规模养殖,经济效益高且增收见效快,所以我们把它作为脱贫攻坚的首位支柱产业,截至2018年,全市牛饲养量达到78万头,户均达到1.5头,今年我们计划新增养殖规模10万头,总体规模达到90万头,农民户均达到2头以上,市县两级出台多种扶持肉牛发展的政策,推动了肉牛产业的发展,为贫困户增收奠定了基础。就劳务产业来说,劳务产业事实上是见效最快的农民增收的产业,当年就可以见效,当年就可以增收,只要有劳务输出,当年就可以实现脱贫。我们积极组织有务工愿望的贫困户进行免费的培训,成立劳务公司,对接劳务工,帮助他们打市场。去年输转贫困劳动力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亿多元,为贫困户脱贫开拓了一个重要渠道。在发展果、牛、劳的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蔬菜、马铃薯、中药材产业,实现了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在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干导向,以工业化理念推进扶贫产业发展,以“三变”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了三大模式。一是“庄浪模式”。庄浪模式推行的是国有平台公司带动贫困户增收。二是“静宁模式”。静宁模式是借助供销合作社这个平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三是“灵台模式”。灵台模式是在乡镇成立劳务公司、劳务中介组织,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这三种模式得到省上充分的肯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总之,平凉市在大力发展牛、果、劳产业,推行适合本市情况的产业模式,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我们能够按计划脱贫退出。谢谢。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有个别帮扶干部畏苦畏难,“驻村不住村、挂名不干事”,工作浮于表面、敷衍了事。请问平凉市目前帮扶工作整体情况怎么样?今后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平凉市扶贫办主任李雪云

  李雪云: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也是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我市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5县(市)已经脱贫摘帽,庄浪、静宁2个深度贫困县年内也将脱贫退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8.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63%。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既是国家和省上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见效的结果,也是社会帮扶成果的具体体现。目前,全市有省市县922个单位帮扶748个贫困村, 派驻工作队748个,选派帮扶队员2268人。这些选派的驻村帮扶干部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了“五大员”的作用,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开展。2018年,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筹措帮扶资金8812.81万元,引入社会力量捐助363.68万元,宣讲政策5473场(次),化解矛盾纠纷5777起,解决群众急事难事8951件,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当然,社会帮扶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个别帮扶干部“驻村不住村、挂名不干事”,属地管理职责不到位,帮扶方式单一等。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和在重庆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将帮扶力量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帮扶措施进一步向“两不愁、三保障”聚焦,不断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和争分夺秒的劲头,响鼓重锤、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是调整力量保重点。结合机构改革和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帮扶力量,把主要力量和重要资源放在庄浪、静宁2个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切实加强帮扶力量。二是补齐短板强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紧盯庄浪、静宁2个深度贫困县“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法,聚集靶心,切实提升帮扶实效。对已摘帽的5个县(市、区),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退出贫困村和脱贫人口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定期开展“回头看”,存在潜在返贫风险的,制定“回头帮”措施,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三是强化管理促落实。严格执行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规定,高标准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全面落实帮扶责任清单,靠实帮扶责任,强化培训提升帮扶能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四是整改问题建机制。全面整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举一反三,逐步建立健全帮扶工作的政策体系、责任体系、监管体系、考核体系,督促各方履职尽责、合力攻坚,切实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我们平凉今年能够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

  谢谢回答。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脱贫攻坚是党委政府主抓的重点工作,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希望新闻媒体加大对我省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力度。需要单独采访领导的记者请会后进行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