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陇中大地奋进曲——定西市扶贫工作综述

 2019/05/20/ 05: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世智

安定区无人机助推农业生产。

通渭飞天粉丝厂工人们在加工粉丝,提高了马铃薯附加值。

  二

  40多年的探索,为定西广大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积累了经验,他们对过上好日子充满了信心。

  1994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定西市7个县区全部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定西扶贫开展开始迈入新的阶段。

  定西市按照实际,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技规律”的工作思路,提出“梯田+水窖+科技=稳定解决温饱”和“调整结构+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安定区就开始实施“洋芋工程”,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定西积极推广这一经验,在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在渭源县、漳县、岷县推广中药材种植,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将扶贫资金重点投向地膜粮作、马铃薯种植、梯田建设、集雨节灌“四大工程”和中医药、马铃薯、草食畜牧、果菜“四大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1999年底,全市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

  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出台,对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针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定西市将参与式整村推进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和全省草食畜牧业大市,使定西跻身于全国马铃薯、中药材主产区,成为全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揭开了定西加快发展的新篇章。这一时期,定西市在扶贫开发方面探索出许多成功经验,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其中,2004年在全球扶贫大会上,定西市以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方式作为生态型反贫困模式案例,代表中国政府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2005年,定西“一村一名大学生”智力扶贫模式在全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衔接试点成果,也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0年,按当时标准,定西市农村贫困面下降到15.5%。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