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理论】巩固脱贫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

 2019/05/22/ 06:2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赵文成

巩固脱贫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

  赵文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辩证统一,要把握好以下六个维度。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为农村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需要与时俱进,再次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动农村各方面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要围绕土地制度改革这个核心,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变”改革及耕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统筹推进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过程中,要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与我国法律法规的统一,明确市场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和乡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权责边界,调动好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产业振兴为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治理提供经济支撑。一方面要培育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为提高村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为建好办好管好农村公益事业,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济支撑。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机制,使自治组织、市场法人、农民群众各有所得,持续强化动力、增强合力,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内生推动的发展路子。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核心,必须攻坚克难,力求突破。

  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目的是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践中,既要进一步做好改善交通出行、水利灌溉、住房饮水、教育通讯等基础工作,又要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以全域无垃圾行动、乡村风貌改造行动、改水改厕行动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为抓手,锲而不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跟进体现时代水平,尽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同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是增进社会和谐、整合社会力量、振兴乡村最重要、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因此,要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村落文化的结合点,培育朴素管用接地气、地方特色鲜明、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文明淳朴厚重的乡风、村风、民风、家风。要坚持因地制宜,探索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平台。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常态化开展。既要做好人文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育,又要同步做好科普和实用科学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力求道器并重,统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持续提高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如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我国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提出的时代课题。要按照治理有效的要求,把党的十九大关于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战略部署与乡贤治村的传统智慧有机结合起来,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朴素管用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和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治理“黄赌毒”、高价彩礼、公益设施建设管理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走出一条乡村有效治理的新路子。

  加强党的领导,建设骨干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原则落到实处。具体工作中,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有的构想和目标,都必须转化成科学的规划。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事求是,久久为功,跑好接力赛,确保稳定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步一个脚印。要建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队伍。农民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培育一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农民队伍,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和结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使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与新农村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的成果相匹配。要适应村两委班子任期由三年制改为五年制的要求,加强村班子中期建设,把有公心、有精力、有能力(个人致富能力、带头致富能力、党务村务管理能力)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证。要培育好农民企业家队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要培育一支社会服务和科技培训推广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系山丹县清泉镇党委书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