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品鉴吧】安赟 意与古会 道法自然

 2019/05/23/ 09:35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李超

花鸟团扇

草书道法自然

春愁

  “他传授与我,艺术的最高境界需纯熟的技术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说到了自己的恩师,安赟显得有些激动:“我至今铭记,艺术不是以技术聪明论高低,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教学中始终秉承学画从造型基础到技法、技法到创作诸阶段进展,注意把握每个阶段的要点和关键,否则不进则退,只落得个熟套而已,这主要指写形、传神、写意的三个阶段。”

  后来,安赟毕业进入省直文艺团体工作,艺术的氛围一直没有离开他的生活,不断地寻求书画精进与发展,却很难止泊于精神的安定之所,更加难以返身于忘境之地。

  他说:“创作的日子往往思索着震撼心魂的情景,笔墨技法如何跟进是书画家常常苦恼的事情,作品的成功与否显然不是简单的主观想象,只有当这些作品个人经历得以发展的时候,其中的生涩与问题才会和取得的成绩一样明显。永远没有绝对的完美,带有几分残缺也许是真实的记录,不是吗?平常事而已。”

  “我曾一度迷恋席勒的画风,曾认真地研究他的风格画画,但感觉从精神上相去以远,他的作品与他的精神是高度的统一,我只是有些形似而已。”安赟由衷地说:“渐渐我认识到,风格的形成,是个体自性自然而然的驱使,风格与人的关系,也是相印证的关系。可以放在枕边欣赏,然后继续去找寻属于自已的艺术精神。”

  前几年一次偶然机会,安赟与中国美院人物画家吴宪生去甘南拉卜楞寺采风写生。那里被誉为“世界藏学府”,充满着新的视觉感受和心里体验。

  说着说着,安赟的手不由自主地比划了起来,彷佛再一次回到了那写生的场景:“随吴先生整天面对藏民写生,先生作画极为严谨细致,四尺整张画了好一部分,感觉不对,纸倒过来重新开始。起初的两天时间,常常如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高超的人物画造型大师,对待绘画竟极为严格。连续几天的学习过程,我对水墨人物画的理解和技法,以至于治学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提高。”

  “近年来,我又入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高研班深造书法,得益于李逸峰等恩师指导传授,也得益于翟万益先生指点迷津。”他告诉记者:“逸峰恩师在书法学习而言,《读书与写字不可偏废》一文,道明了书法学习与传统文化的本质联系:书法家最怕别人讥为写字匠,然而,只是停留在‘匠人’的技术层面,那便只能以匠人视之。按理说,书法家应该是文化人,但当今伪书家太多,写字匠倒是不少。因此我们倡导书法家要多读书、善读书。于书法学习而言,读书与写字,皆不可偏废。”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带着浓郁的东方世界风情,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的体现。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中,其文学、音乐、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无不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唯有书法艺术完全在其自身范围内发展变化,烙有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