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高台县新坝镇:“温饱薯”成了“致富薯”

 2019/05/29/ 09:2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郭晓芸

“温饱薯”成了“致富薯”

  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郭晓芸

  初夏时节,地处祁连山浅山区的高台县新坝镇广袤的田野里一片生机。新坝镇奇峰马铃薯合作社负责人许国杰这些天总会去地里转上几圈。10多天前,合作社种植的6000多亩马铃薯即将破土而出。许国杰告诉笔者,今年合作社使用了起垄覆膜一次成型的马铃薯种植新型机械,还引进了黄皮黄肉型新品种黄金薯和希森6号,不但芽眼浅,而且口感更好。“根据今年的市场行情,我们种植的马铃薯预计收入在100多万元。”许国杰说。

  新坝镇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理想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但新坝镇也是高台县重点贫困片区,自然条件较差,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有13个贫困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6户3022人。

  过去,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管理粗放,靠农户的单打独斗打不开市场,马铃薯种植仅能满足农民的“温饱”,“好货”却卖不出好价钱。

  面对群众增收的困境,高台县把主攻方向锁定在新坝镇传统种植的“山洋芋”上,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60万元,引导新坝镇上坝村群众成立了奇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流转新坝镇官沟村、南华镇永进村等9个贫困村的土地3000亩,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带领农户抱团闯市场,带动1103户农户和73户贫困户种植马铃薯,户均增收1025元。

  “去年我们合作社的马铃薯产量18000多吨,纯收入达到100多万元,主要销往陕西、新疆等地。”许国杰告诉笔者。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通过订单接管的方式,与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陕西榆林大地种业等单位、企业合作,打破了马铃薯销难价低的困局。

  有了合作社做“娘家人”,农户种植马铃薯有了“底气”。 合作社通过资金、土地、折股量化等方式入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与贫困户签订了订单,增加他们的收入。

  新坝镇上坝村村民丁会玲以4000元资金入股到了合作社。“我一年能分红六七百元,我们种的是订单马铃薯,一亩地能收3000多元,一年下来就是3万左右,去年我们也脱贫了。”提起入社的好处,她赞不绝口。

  除了带领群众发展订单产业给贫困户分红外,合作社还吸纳建档立卡户就近务工,提高他们的收入。

  “去年我在合作社分红4000多块钱,农闲的时候在合作社打工挣了1万多,自己家里还养了些羊、牛,一年收入总共有2万多块钱。”新生村建档立卡户石兴海去年把自家的33亩土地入股到了合作社,一年下来他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据许国杰介绍,去年合作社为建档立卡户分红12万元,共为长期在合作社打工的建档立卡户发放工资26万多元。

  目前,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吸纳了211户社员,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的1000多户农户种上了订单马铃薯,带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亩均收入4000元,“温饱薯”变成了“脱贫薯”“致富薯”。

  “今后我们打算搞些马铃薯的精深加工,延伸一下产业链条,为建档立卡户提供更多的临时性就业岗位,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许国杰向笔者介绍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