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走进中科院兰州分院】王爱勤:引领凹凸棒石研发 从“跟跑”到“领跑”

 2019/06/03/ 05:5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秦娜 通讯员赵玉琴 毛可丽 刘晓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百名记者走基层

【走进中科院兰州分院】王爱勤:引领凹凸棒石研发 从“跟跑”到“领跑”

王爱勤研究员

王爱勤(右二)在张掖临泽考察凹凸棒石矿分布情况。

  王爱勤(右二)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右一)介绍凹凸棒石霉菌毒素研发与应用情况。

  王爱勤(右)与兰州化物所所长王齐华(左)研究甘肃凹凸棒石品位。(本文图片由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 通讯员 赵玉琴 毛可丽 刘晓程

  5月18日,在张掖市临泽县召开的甘肃凹凸棒石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众多国内专家聚焦凹凸棒石创新发展成果,多项临泽县凹凸棒石产业发展开放课题项目现场签约。随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运行,甘肃凹凸棒石产业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

  凹凸棒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受人垂青……原来,凹凸棒石是一种黏土矿物质。它主要形成于距今上亿年前的白垩纪和第三纪时期。在黏土界,它有“千土之王”“万用之土”的美誉。人们吃的大豆油需要用它脱色,以过滤掉黄曲霉素等有害成分;添加它做成的面膜,会更加平滑、通气、吸油力强,且高度环保;在食品包装袋中,用它吸收水分,食品会香脆可口……

  然而,这样一种神奇的黏土矿物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却被人们当作“土”用。如今,将它“点石成金”的人,正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王爱勤研究员及其团队。专注凹凸棒石研发近20年,他们让我国凹凸棒石研发水平从“跟跑”变为“领跑”。

  “结缘”凹凸棒石

  王爱勤说,他与凹凸棒石的缘分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他第一次接触到的凹凸棒石来自甘肃临泽。

  2000年,一位企业家拿了块临泽当地的黏土矿找到王爱勤,向他介绍:“这个黏土矿是凹凸棒石,吸水能力可以达到1比300,可以做保水剂使用。”王爱勤当时正在做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研究,看到这种“神奇的黏土矿物”立即进行了测试。但结果显示这种黏土矿物的吸水性并不高。

  在好奇心驱使下,王爱勤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原来这种黏土矿物很不简单,它具有特殊的棒状晶束形貌和规整的孔道结构。能否用凹凸棒石的棒晶在保水剂制备中起到物理辅助交联作用呢?

  怀着忐忑的心情,王爱勤指导博士生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凹凸棒石添加量在30%时仍能达到单纯丙烯酸聚合保水剂的吸水能力,而凹凸棒石正是起到了类似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

  之后,在国家“863”和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等项目的支持下,王爱勤带领团队系统开展了凹凸棒石的改性研究,优化出利用凹凸棒石制备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在2004年与山东一家企业合作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产品应用于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和旱作农业生产中。

  保水剂的成功并没有让王爱勤团队停下凹凸棒石研究的脚步。相反,完成“打酱油”期后,他们对凹凸棒石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王爱勤介绍,凹凸棒石是一种具有棒状晶体结构的含水富镁的铝硅酸盐矿物,也是一种天然的纳米材料,结构负电荷和孔道使其具有很强的吸附、悬浮、触变、增韧补强能力。因而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造纸、医药、农业、环保和食品等多个领域。

  王爱勤在调研中发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外国公司就从国内大量采购凹凸棒石黏土矿,“以每吨100元的价格把矿石买过去,加工成产品,再以每吨2万元以上的高价卖给我们。”说到这里,王爱勤有些痛心。“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卖原料,他们卖产品,差价就是200倍!”

  我国的凹凸棒石矿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初级应用起步于1983年,到本世纪初产品的开发仍处于跟踪模仿阶段。“尽管我国凹凸棒石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我们必须走高值化利用发展路径,”王爱勤坚定地说。为此,2007年,王爱勤等人合作出版了《凹凸棒石黏土应用研究》一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凹凸棒石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出了我国凹凸棒石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凹凸棒石深层次开发的方向。

  “就在写完那本书的时候,突然觉得我们有责任深化对凹凸棒石的研究,也更有兴趣探究凹凸棒石的新用途。”王爱勤说,于是,团队从复合材料的研发转向了凹凸棒石本身。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