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人才 驱动兰州市创新发展

 2019/06/04/ 09:31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孙理

  以项目建设推进人才创新发展

  以上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促使不少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顺利进行。其中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杨志团主持研发轨道交通技术攻坚项目,就被列为市级重点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杨志团拥有20年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铁路的规划设计工作经验,曾作为设计总体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北京、广州、上海、南京、重庆、西安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轨道交通技术实践经验,尤其在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平面定线、纵坡设计、环保节能设计及其工程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经验。2012年5月,经我市多次邀请,杨志团来兰参与城市地铁建设项目,2013年经市委、市政府认定为兰州市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任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并于2015年任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来兰工作后,市委人才办积极兑现各类优惠政策,发放一次性安家补贴60万元,并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将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列为我市人才改革试验区试点单位,在政策上予以最大限度帮扶。目前,杨志团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逐步实现了兰州轨道交通在技术上的突破,为破解我市轨道交通关键性技术难题提供了坚强支持,培育并带出了一支爱岗敬业、技术过硬的业务团队。

  2017年兰州市首次集中力量组织遴选了2017年度兰州市“10大科技项目”和“10大科技创新项目”,将以往“撒胡椒面”式的资助方式优化为集中力量重点扶持。通过项目改革,连续两年遴选了“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成效已经凸显,遴选支持的“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和“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建立和应用”分别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我市尚属首次。此外,2017年支持的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兰州地铁隧道下穿黄河强透水卵漂石地层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的“2018城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人才创新和引进领域,我市做了不少工作。王柠告诉记者,兰州由于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相对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人才方式,只要科技人才愿意把项目在兰州落地,兰州市就对项目进行大力支持,对科技人才进行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王柠表示。2018年度兰州市共选列了134个项目为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支持金额达到4000万元。

  今年我市人才创新项目开始申报

  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人才创新项目开始申报。申报今年的人才创新项目必须是兰州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项目紧密结合兰州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符合国家产业和技术政策,创新性明显,无知识产权纠纷,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具有完成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在相关领域和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自筹资金落实,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项目预算编制合理,项目执行周期不超过两年。过去5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申报单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必须按要求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年报及相关报表填报工作,如未按时完成填报,不予立项支持。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项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必须是在职人员,并确保在法定退休年龄前能够完成项目任务。按相关规定开展科技统计和成果转化工作。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的项目,须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并提供相关审批文件(批复、核准、备案)。对外招商引资的创新类项目;以企业为申报主体,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通过研究开发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产品或技术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相结合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获得产业发展基金或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将获得优先支持。

  项目承担单位须登陆“兰州市科技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平台由兰州科技网点击进入,网址:http://kjj.lanzhou.gov.cn/或直接访问http://61.178.109.102/login2.jsp),注册成功后,在线提交项目资料,完成项目入库。申报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入库时,需登录“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系统”进行填报。项目初审推荐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28日,获得推荐后报送截止日期2019年7月5日。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理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