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传承发展 守正创新——写在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举办30年之际

 2019/06/19/ 06:1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宁民

传承发展 守正创新

——写在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举办30年之际

  李宁民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话,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而“伏羲画卦”是指以伏羲为代表的远古先民在与自然界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发现人与自然界接触最多的是“天、地、水、火、山、泽、风、雷”八种“物”,而他们之间普遍存在着对应关系亦即“阴”“阳”两种辩证关系。伏羲氏把这八种“物”用不同的图像符号表示,组成图形,后称八卦图,是中华先民认知自然的开始,也是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逐渐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与此同时,伏羲氏族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通过不断融合,统一天下,创立“龙”图腾,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伏羲的这一创世发明具有开天立极之功,被赞之为“一画开天,肇启文明”。伏羲也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开创的创新、创造、吸纳、和合精神以及其他一些物质精神方面的发明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本源——伏羲文化,传颂中华大地几千年而生生不息,更是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伏羲生于古成纪,即今之天水,天水因此也称“羲皇故里”,在历代典籍中多有记载。追远怀祖、建祠奉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史料记载,至迟在秦汉时期就开始祭祀伏羲。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载:秦文公十年(前756年)设鄜畤,即为祭祀伏羲而专设之祠,祭祀时用骝驹、黄牛、羝羊三牢之仪。秦宣公四年(前672年)“设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朝廷确定每年春季三月三日和秋季九月九日祭祀三皇。金、元两代天水卦台山伏羲庙依此祭祀。明初承袭元制,春季三月三日、秋季九月九日为祭日。随着国家对祭祀伏羲的不断重视,为了扩大祭祀规模,经奏请朝廷批准,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在天水秦州城建立伏羲庙,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修建,至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已初具规模,秦州祭祀伏羲的中心逐渐转到秦州城伏羲庙,祭祀更趋规范化、制度化,礼部特作标准祭文,命地方官员代朝廷祭祀。自此,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祭祀伏羲中心。入清以后,清廷对祭祀先祖非常重视,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形式又恢复到明嘉靖年规格。清中后期,祭礼渐次简略,祭祀活动由官方主办转为由民间士绅为主组成的秦州“上元会”主办。民国时期沿袭清代习俗,祭祀活动依旧进行,礼仪略同晚清,每年正月十六日为主要祭祀日。1949年天水解放后,群众祭祀伏羲习俗仍未间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升华。1988年,天水市委、市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民意,决定恢复公祭伏羲活动。时为龙年,6月26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公祭伏羲典礼在天水伏羲庙举行,由市政府主办,随后有组织的民间祭祀伏羲活动也随之恢复。1989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同时,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此后伏羲文化旅游节名称和内容多有变化,但旅游节一直坚持举办,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1992年8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为弘扬伏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以后,随着天水各项事业的发展、伏羲庙环境的变化,公祭大典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规格和规模逐年提高。2005年7月3日,经天水市人民政府申请,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将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省级祭祀,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文化厅和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2006年5月20日,经天水市博物馆申报,“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4月,为进一步规范公祭伏羲大典活动,经天水市人民政府申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批复同意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公祭伏羲大典时间的请示》,决定从2007年开始,公祭伏羲大典举办时间确定为每年公历6月22日(时年夏至日),至此,公祭伏羲大典时间形成定制。2007年5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公祭伏羲大典新闻发布会,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为全国祭祖活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当年祭祀活动前,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专门为公祭大典撰写了祭文。2013年,甘肃省申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工程获国务院批准,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规格进一步提高,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侨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形成省部共办规格,并首次实现央视4台全程直播。2014年,经海峡两岸共商,在6月22日同一时间,大陆在天水伏羲庙、台湾在嘉义市大天宫以“同祖同脉、中华共祭”为主题,开展海峡两岸共祭伏羲活动。现已连续举办了5年,今年将举办第六次,在台湾各个层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30年来,甘肃省和天水市高度重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坚持秉承以“保护传承”为主题、以发展创新为生命力,使公祭伏羲大典的规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而民众自发的祭祀伏羲活动也更加兴盛。目前,在天水已形成了公祭伏羲大典和民祭伏羲庙春节文化庙会、秋祭伏羲典礼两种规格三种形式,其所蕴含的民族情结和人文情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别具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弘扬伏羲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意义重大。每年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期间,都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前来天水参加公祭伏羲大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而台湾和港澳同胞更是心向往之。台湾从国民党政要到社会大众每年都要组织各种形式的祭拜团前来参祭,共话民族团结。2011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间,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个华人华侨社团代表参与祭典活动,与天水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代表,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西班牙等15国华人华侨代表参加祭典活动,影响广泛。通过30年来举办公祭伏羲大典,对于弘扬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