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致富经】退伍不退志 致富当先锋

 2019/06/25/ 04:5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顾丽娟

脱贫攻坚奔小康

【致富经】退伍不退志 致富当先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初夏的早晨,树绿天蓝,微风和煦。来到徽县泥阳镇苟庄村,大老远就看到“辛亮菌业”四个大字。

  “不好意思啊,菌棒开始出菇了,需要随时查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辛亮边脱手套边走出车间。记者跟随满身泥土的辛亮走进生产车间,高大宽敞的棚内,菌袋均匀整齐地摆放在高架上,几条菌棒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忙忙碌碌地采摘、装袋、装车。

  今年36岁的辛亮是徽县大河店镇青泥村人,2006年从部队退伍后,在建筑工地干过一段时间小工,之后凭借在部队学到的驾驶技术开始干汽车货运,一干就是6年。

  “最初有种植香菇的想法,是在2012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外地拉货时了解到香菇种植收益相当不错,徽县气候也适合,就想尝试一下。”辛亮对此记忆犹新。同年5月,他贷款20多万元,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香菇。然而,种植香菇并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由于技术缺乏,最初生产的15万袋,一半菌棒报废,亏损了30多万元。但辛亮并没有放弃,而是重新开始。2013年,他请来了香菇种植农业技术专家,跟随专家进车间,学技术,哪里不懂就询问,直到学会为止。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辛亮终于熟练掌握了菌种制备、培养料发酵、发菌管理、菇管理及采收等全部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不仅赚回了亏空,还有了盈利。

  如今,他整合村集体闲置土地和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发展食用菌一体化产业。先后与全县12个乡镇20个村的农户签订了香菇种植协议,带动合作社22家,贫困户400余户,香菇系列产品销往省内外10多个地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辛亮也成为徽县助民增收致富带头人。“我从事食用菌产业,是想通过食用菌种植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辛亮的带动下,徽县大河店镇青泥村有13家农户开始发展香菇种植,其中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最少的也有2个大棚,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实现了脱贫增收。建档立卡户李志军就是其中一员。“依托辛亮菌业的技术,我利用家里的闲置土地,发展了10座香菇种植大棚,现在年产量能达到30000斤,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彻底改变了经济状况。”李志军开心地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壮大规模,带动全县更多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2017年,辛亮注册成立了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鑫亮菌业成功入驻泥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中流转土地80余亩,建成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一处,设计年产食用菌棒600万袋,年产值6000万元。

  “目前我们通过农户自主创业、贫困户在企业基地务工等形式,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菌棒、吸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按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帮助农户发展香菇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辛亮给记者算了一账,一家农户投资4万元,种1万袋菌,除去成本,一年能净赚4万元。生产时节公司需要招临时工,按香菇生产周期和种植采摘环节生产周期,每人一天80元工资算,一个贫困户家的劳动力,一年下来至少有2万元收入。

  说起香菇产业带来的好处,泥阳镇苟庄村村民吕志方乐开了怀:“我今年66岁,出去打工不现实。在基地负责转拉菌棒,打扫卫生,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有2万元,去年把自家耕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还能有分红。”

  “我们把生产好的菌棒提供给合作社和农户种植,采摘以后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销售。”辛亮介绍说,公司遵循农业企业依靠农民、反哺农民的宗旨,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困难农户实行赊欠,到香菇销售时扣除菌棒成本,帮扶农户脱贫增收。与农户签订供销协议,在香菇市场价较高时按照市场价收购,价低时则按保底价回收。依托泥阳镇物流发达的优势,建成电子商务中心,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线上交易维护,确保质量,跟踪服务,维护品牌,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对接,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将香菇远销四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