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改厕看改作风——武威凉州区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纪实

 2019/06/25/ 05:2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伏润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从改厕看改作风

——凉州区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6月初,记者来到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苏邓村祁玉兰家采访时,恰逢武威市农村改厕整改工作凉州区推进会与会人员来到她家。“新改的厕所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取代了过去的‘旱厕’,方便又实用。”祁玉兰介绍说,现在还加了水泵,水管有了坡度,冬天使用也没有问题。

  事实上,今年1月,武威市凉州区因农村改厕问题被媒体曝光。短短半年时间,这里的农村厕所不仅面貌焕然一新,部分乡镇还结合农村改厕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这一系列的改变根源在哪里?难点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知耻后勇,改厕更是改作风

  2017年以来,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先行先试,率先推进“厕所革命”。在2017年底基本消除城区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旱厕的基础上,全市于2018年开始推动农户改厕,改造了一批农户旱厕。

  今年1月,媒体曝光凉州区改厕问题后,全区上下进行深刻反思:为什么没有把好事办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究其根源,大家一致认为,问题出在“作风”二字上,出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上。一是没有充分论证,对改厕工作研究和论证不充分,对建什么、怎么建没有谋划到位,特别是对厕所防冻、防臭、厕屋选址等关键环节考虑不周;二是没有先行试点,针对这项规模庞大的民生工程不是按惯例先试点再推开,而是盲目铺摊子、完任务;三是没有完善机制,导致改厕工作责任没有压实。

  痛定思痛,凉州区委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知耻而后勇,改厕工作必须从头来、认真改。凉州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改厕必须改作风,确保把农村改厕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凉州区委成立专门工作组,对2018年改厕进行深入调查,对16名责任人进行精准问责,避免问责泛化。针对改厕工作好事没有办好的实际,凉州区今年一开春就开展以整顿作风、鼓舞士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一方面转作风、提效能,深刻反思为什么没有把好事办好;另一方面调整干部、树立导向,将一批不在状态的干部调整,将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到合适岗位,树立了鲜明导向。

  有的放矢,把群众的事办好

  凉州区改厕工作从2018年4月正式启动,原计划当年改造2500座,实际改造35838座。其中不能解决防冻问题的厕所28033座,占78%。

  面对数量庞大的需要整改的农村厕所,凉州区将“三大关键点”作为主攻方向,逐一解决防冻、防臭和厕屋选址问题,将老百姓的民生实事真正办好。

  解决防冻问题。凉州区干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了一种储水桶加潜水泵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防冻问题。通俗地讲,过去农村在水窖里放一个水泵,一按开关水就流了出来,开关一关,剩余水倒流回水窖,水管不存水,冬天就不怕冻了。借此经验,凉州区今年2月委托厂家生产出设备并在厂区建设了两个厕所,在零下18度的气温下经过3天试验,最终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的厕所,不但解决了防冻问题,而且改进了冲水模式。

  解决防臭问题。凉州区委托厂家研制了化粪池加装U型管和硅胶防臭器两套设备,今年正月初一到初五赶制了5套车载厕所全套设备,正月初七一上班就分片到各镇、村进行演示推广,打消了群众的疑虑。同时,邀请3家设计单位和7个厂家设计了厕屋样式和样品。

  厕屋选址上,凉州区重新出台了改厕方案、技术导则、补助标准。对2018年的问题厕所,由区里统一采购全部加装储水桶和潜水泵,每户补助500元建厕屋,所有厕屋达到“五有”,即有门、有窗、有灯、有防冻和防臭设施。待厕屋建成验收后奖补,所有建在院外的厕所全部拆除,引导厕所进屋入室,厕所建成验收时土厕全部拆除。依据2019年改厕政策,每户补助2000元,由农户自主选择,厕所原则要入室,入室厕所再奖励200元。

  除此之外,凉州区集中攻关、多次试验,通过配备使用直冲式马桶、推广深埋储水桶、用潜水泵抽水冲厕等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防冻问题。采取加装U型储水弯管、安装硅胶防臭漏斗、橡胶活塞等措施,破解了防臭的关键难题。改建、新建的厕所全部进院,一部分原来在院内的厕所改到了室内;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接入附近的污水管网,一次性解决了粪污清运的难题。

  高坝镇刘畦村村民丁凤梅家的厕所就是用新办法修建的。记者看到,她家厕屋位于院内,里面干净整洁没有异味。为了方便客人如厕,丁凤梅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卫生间”的标牌。“以前我们的‘旱厕’确实不卫生,并且距离卧室太远,雨雪天气上厕所特别麻烦。如今既有补助还方便、卫生,我们欢迎改、愿意改。”丁凤梅说。

  态度坚决,让每一座厕所经得起检验

  今年1月起,凉州区就建立区级领导包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整改责任机制,坚持区、镇、村三级干部常态化进村入户,实现干部与农户点对点、网格化、全覆盖帮扶服务。认真制定农村改厕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流程和技术规范,实行“一日一排名、一日一通报”制度,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建立农户改厕信息管理系统,每个领导和干部都能及时掌握责任厕所整改进度。成立6个督查组和6个验收组,严格督查指导和区级验收。

  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凉州区整改厕所31388座,其中整改问题厕所28033座,已正常使用农户自愿改造提升3355座,另有4450座厕所是建设的高标准厕所,不需改造。问题厕所整改率达100%,厕所入室率达到三分之一。

  这么大体量的改厕任务,能保证每一座厕所的质量吗?

  对此,凉州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心里有底”。“我们开发了一套信息系统,将每一个厕所的位置、整改前照片、户主姓名、包户干部、存在问题等信息全部录入,整改后通过电脑系统上传整改后的照片信息,通过信息比对进行初核,系统初核通过后乡镇自验,上报区级验收并公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到每一个厕所的具体信息。”这位负责同志说。

  和平镇大众村毗邻城郊,厕所改造让村民张文泉受益匪浅。他告诉记者,不仅告别旱厕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屋前的道路也得到了硬化,路两旁还种上了树。内外环境的改观,提升了他的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凉州区在整改“问题厕所”过程中,不是就改厕而改厕,而是把改厕与改炕、改灶、改暖等同步推进,与绿化、美化、亮化等人居环境整治系统抓,不搞一个模式和“一刀切”,各有特色,整体效果良好。

  半年的整改中,当地群众参与度明显提高。在清水镇苏邓沟村,群众全程参与改厕选址、厕屋建设、防臭处理、粪污清运等各个环节,共商共改,保证了改造后的厕所能够正常使用。祁玉兰是村里率先改厕的人,她坚定地说:“在合理规划、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农村旱厕必须改,因为改厕的最终受益者,就是我们老百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