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乘坐地铁去上班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行改变上班族出行方式

 2019/06/25/ 09:27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李昕

乘坐地铁去上班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行改变上班族出行方式

地铁改变上班族出行方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昕 文/图

  地铁的开通运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城市里早出晚归赶公交的上班族来说更是期盼已久的“福音”。6月24日,是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当天,不少上班族就已开始改变原本的出行方式,开启了搭乘地铁上班的新出行方式。

  当天上午7时许,记者在西关十字地铁站看到,地铁站的人流量虽不及首日开通时那般拥挤,但来来往往的人流密度还是不少。到达站厅层后,在自助售票机前排队购买单程票的人并不是很多,只需排队一两分钟就能买到车票,而安检口等待安检时也仅需排队不到一分钟就可进站。由于地铁的开通运行,记者发现,往日熙熙攘攘的西关十字公交枢纽站较往日人数有所减少,特别是前往西固的77路、50路和前往东岗的4路公交车的通道前,没有了之前早高峰时拥挤的场面。

  家住西固临洮街的刘超在位于兰州高新区的53路公交车终点站附近上班。往常,她每天早晨都要提前两小时左右出门,乘坐102路、77路或50路公交车在西站或西关十字公交枢纽站换乘53路或115路公交车。当天一早,刘超先步行至西固公交总站,然后乘坐77路到陈官营地铁站,下车后换乘地铁1号线至兰州大学站,然后在转乘115路公交车,前后用了一个小时就到达了单位。“坐地铁的换乘次数虽然比换乘公交多了一次,地铁票价也需要6元,但地铁和公交的换乘十分便利,几乎不用走多少路,而且时间上得到了保障,对于家庭和工作两头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节省的时间成本远远高于几元的地铁车票。”刘超说:“以前在路上最怕遇到堵车,只要一堵车,准保会迟到,而现在乘坐地铁后,上班往返路上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固定,只要做好提前量,就再也不用担心上班迟到了。”一路上,与刘超有类似经历每天往返城市两端的上班族们都表达出了相同的心声。家住广场南口在兰州海关附近上班的闫先生心情颇为激动地说:“之前坐公交车需要换乘,不但路上耽误的时间长,而且夏天车厢内空气闷热,每天回家都是一身汗味。而地铁车厢既凉快又舒适,车辆运行时间又短,对于像我这种家和单位都在地铁站附近的人群特别适合。”

  作为中学教师的马小辉每天都需要早早起床赶到学校,而家住和平饭店的她几乎每天上下班都是在高峰期,特别是早晨上班时,正是学生最多的时候,乘坐1路公交车上班的她有时甚至挤不上公交车。当天,是地铁开通后马老师第一天上班,她像往常一样早早出门,为了体验一下乘坐地铁上班,马老师先骑共享单车到兰州大学站,然后乘车到西关十字站,出站后步行到十九中,一路上所花费的时间不但比乘坐1路公交车要少,而且没有遇到任何拥挤的情况。马小辉说:“我是早晨7时出门的,骑车到兰州大学站口都不用过马路,直接就可以乘车,而且这个时段地铁上的人流也不是很多,地铁的环境又舒适,座位也多,只有寥寥几个人站在车厢内,其他人都有座位。”

  马老师的同事赵老师家住安宁区的众邦金水湾,因为家中需要照顾,她每天中午一下班就要赶回去,下午上班前又得赶到学校,中午的休息时间几乎都花费在了路上,有时甚至来不及吃午饭。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让赵老师心情十分激动,23日刚刚开通,赵老师就迫不及待的跑去试乘体验,想亲自掌握一下从家到单位的往返时间,并在朋友圈感言道:不要觉得兰州人民“太可爱”,穿黄河而过的地铁来之不易……迟,但终归还是华丽上线了……等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想感恩。“坐地铁从下班到回家算上两头走路的时间只需要40分钟,简直太快了,中午回家终于能安安稳稳地吃顿饭休息片刻了。”赵老师感慨地说。就在赵老师感慨之时,旁边一位中年男子自嘲地说:“以前一遇到路上堵车心里就想修地铁干啥,把个好好的道路弄得如此拥堵,现在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地铁的方便,确实应该多修几条,用短暂的拥堵换取城市未来的便捷。”这位男子坦言,自己一直都是驾车上班,所以对堵车十分反感,现在地铁通了,他也开始放弃自驾选择乘坐地铁上班,不仅不会遇到堵车,不用到处找停车位,而且速度也快。

  走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地铁的开通运行不是说公交车不好或者是落伍了,而是市民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加便利。1号线虽然已建成通车,但对于兰州来说,一条地铁线路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希望兰州能够再接再厉,多修几条线路,让地铁由线辐射到网,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地铁带来的“福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