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成如容易却艰辛——兰州城建史上的新成就

 2019/06/25/ 09: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成如容易却艰辛

——兰州城建史上的新成就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从项目获批到开通试运营,包括甘肃经济日报社在内的媒体见证了兰州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2012年6月9日,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第一轮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到2014年3月28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再到2019年6月23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在54家建设单位上万名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 兰州正式步入了地铁时代。

  在兰州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先后攻克了盾构下穿黄河、红砂岩地质条件下车站与隧道施工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同时还在盾构下穿小西湖立交桥、侧穿解放门立交桥、下穿张掖路地下步行街等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建设中创新了多种工艺工法,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其中,科研项目“兰州地铁隧道下穿黄河强透水卵漂石地层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二等奖,《IT治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探索》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奖。

  红砂岩地质会随着风化程度、干湿循环而发生显著的变化。五里铺站、盘旋路站均是受红砂岩地质影响较大的车站。

  据中铁港航局项目部总工程师盛其林介绍,盘旋路站在开挖之初,参建各方曾预料此处的红砂岩并不透水,但开挖至11米以下后(地面以下5米为杂填土层、6-11米为卵石层),就遇到红砂岩地层,且渗水量极大。为确保基坑安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取注浆封堵、坑外坑内同时降水等措施,经过长达2个月的缓慢挖掘,终于完成车站主体基坑的开挖。

  2016年12月27日,是兰州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值得铭记的一天。在历经6个月艰苦施工后,“金城4号”盾构机顺利抵达黄河北岸中间风井,至此,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第四次下穿黄河工程成功贯通,标志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下穿黄河这一“世界级施工难题”在兰州被成功攻克。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深安大桥南至兰州城市学院(省科技馆)盾构下穿黄河区间、兰州海关至马滩盾构下穿黄河区间为全线施工难度最高、安全风险系数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区间隧道,国内专家现场调研后,定义为“世界级施工难题”。这一难题在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令世界瞩目。

  一个又一个建设中的“硬骨头”被“啃下”,为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运营筹备,兰州市成立了运营分公司专门负责运营筹备工作,按照行业标准设置17个部门,目前运营人员已到岗2000余人,到岗人员均已通过员工岗位技能、外部取证、上岗取证等各类培训,各类关键岗位人员均已达到开通试运营要求。

  为了安全运行,在运营筹备期间,兰州轨道交通开展了应急演练项目25项,演练项目涵盖了运营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同时,还根据管理及生产实际,建立了制度体系,涵盖各个方面的350项运营制度为兰州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目前,开通试运营的一号线生产维保类和应急抢险类物资储备已经全部到位,满足维保和应急抢险需求。

  多载繁华终蝶变,地铁梦圆在今朝。这是兰州三百余万市民的期盼,是兰州城建史上的重要篇章,是新时期兰州市加快建设“都会城市、精致兰州”进程中的一项崭新成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