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市州发布  >  定西新闻发布

定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19/07/01/ 10:55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6月25日下午,定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定西市委宣传部调研员何振英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盛淑兰女士,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怀珍先生,市文体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瑞兰女士,市爱卫办主任苟统一先生,向各位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甘肃日报、省广播电台、甘肃经济日报驻定记者站,以及定西日报社、定西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盛淑兰女士介绍定西市化解大班额工作情况。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盛淑兰介绍定西市化解大班额工作情况

  盛淑兰: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教育关乎国计、关乎民生。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按照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为基本要求,持续加大投入,调整布局结构,均衡资源配置,“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现在主要是“上好学”的问题。化解大班额就是解决“上好学”问题的“牛鼻子”。为真正牵住这个“牛鼻子”,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以问题为导向,统筹谋划化解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定西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逐步消除幼儿园“大班额”问题的指导意见》,细化工作举措,着力优化城区教育布局结构,确保“大班额”得到有效解决。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23所,其中:幼儿园1096所,在园幼儿10879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64所,在校学生274832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69%,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22个和7个百分点。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截止2018年底,安定区、临洮县、陇西县、渭源县、通渭县5个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2019年9月,岷县、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接受国家评估验收。

  二、以改扩建为基础,持续增加学位供给。近年来,借助全省连续组织实施的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良好机遇,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改造建成行政村幼儿园771所,有效保障了边远农村适龄儿童就近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全市划拨教育用地1400亩,在市县城区新建中小学17所,改扩建15所,新增学位2.3万个。2014—2018年,共投入资金2.6亿元,改造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85所。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改薄”资金21.9亿元,改造建设农村薄弱学校1548所。2018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人以上班额控制在了3%以内,“大班额”化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以有保障为底线,加大民生实事办理力度。2017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定西市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每年全市城区新建幼儿园14所”。先后投入资金3320万元,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345套,有效保障了农村偏远地区优秀教师能够“留得下、蹲得住、教的好”。投入资金1.04亿元,改造7县区173所学校清洁能源供暖面积60万平方米,切实增强了农村孩子的教育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要求,依托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3.4万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一是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办园模式改革。创新开展以“名园+”为主要内容的集团化办园改革。全市建立了30个学前教育集团,有36所名园与227个农村园、薄弱园、新建园和民办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有效促进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全面推广“阳光课堂”模式改革。全市1305所学校(含教学点)实现网络直播课堂覆盖,占义务教育学校的94.98%。通过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不足和课程开设不齐的问题,广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同步享受到了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

  五、以公正为主旨,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就近入园原则,完善片区内幼儿园招生公示制度,主动向社会公开招生信息,保证适龄幼儿都能就近入园。严格落实义务教育 “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通过单校划片或多校联合划片形式,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目前,全市消除“大班额”问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区学位扩容增量逐年加大,布局进一步合理,超大班额得到全面消除,“大班额”控制在了3%以内。但是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二胎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城镇教育资源依然不足,“大班额” 问题仍然是短期内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分年度逐步解决。

  一、继续加大城区学位供给力度。通过持续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城区学位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19年,规划总投资1.46亿元,继续在市县城区新建14所幼儿园,建成后将新增学位4700个。规划投资1.28亿元,在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城区改造建设中小学5所,建设校舍3.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6495个。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两类学校建设。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和“满足需求、补齐短板、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原则,编制《定西市“两类学校”建设规划(2019-2020)》,规划总投资2.88亿元,建设寄宿制学校221所(其中初中173所,小学48所),着力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3.87万名农村学生就近安心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源头上解决“城镇挤、农村弱”的问题,进而消除城镇“大班额”。

  三、进一步创新教育办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三六”学段制、“五四”学段制、九年一贯制、“3+2”幼小一体五年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大力推广“强校+弱校”“名园+”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公民办协调发展,进一步均衡县域内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切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城乡教师队伍交流力度,着力解决因择校择师导致的“大班额”问题。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盛淑兰女士的介绍。下面,请田怀珍先生介绍定西市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怀珍介绍定西市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田怀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借此机会,我就全市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2018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高站位、坚守生态功能基线,坚持高标准、坚守环境质量底线,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有效解决了大气、水、土壤等领域一些突出环境问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大气环境质量

  定西市区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六项指标年均浓度分别为101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17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1.4毫克/立方米和1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1天,优良率82.7%。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4.82。主要考核指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在剔除输入性沙尘影响后,年均浓度分别为81微克/立方米和40微克/立方米。

  2018年,定西市区共发生沙尘天气27次51天,比上年同期增加20次39天,但符合国家沙尘天气剔除条件的只有10天。根据国内权威科研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估,定西处于河西、内蒙、宁夏等沙尘发源地的落尘区,每次沙尘沉降后都会有三天左右的浮尘天气,浮尘天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居高不下,但不能剔除,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外源型沙尘影响了空气环境质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2项指标的平均浓度。

  二、水环境质量

  1.地表水。我市境内国家、省上设置的地表水考核监测断面共3个。国家考核洮河洮园桥监测断面实测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达到Ⅲ类考核目标,达标率100%。省上考核渭河西二十里铺、洮河玉井监测断面实测水质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分别达到Ⅲ类、Ⅱ类考核目标,达标率100%,其中渭河西二十里铺监测断面水质实现了升类,水质较上年改善明显。

  2.地下水。全市地下水质量考核点共6个,分别为安定区内官、陇西县莲峰河、临洮县城区、漳县城区、岷县洮河右岸和关上沟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达标率100%。

  3.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共11个,其中洮河九甸峡水库、通渭县锦屏水库、渭源县峡口水库和漫坝河、岷县马烨仓等5个县级及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安定区内官和香泉、陇西县莲峰河、临洮县城区、漳县城区和岷县洮河右岸等6个地下水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达标率100%。

  三、声环境质量

  1.功能区声环境。定西市城区共设置4个声环境功能区、7个监测点,2类、3类、4类声环境功能区年均昼间监测结果分别为54.4分贝、58.3分贝、66.0分贝,均低于相应声环境功能区60分贝、65分贝、70分贝的标准限值,达标率100%;2类、3类声环境功能区年均夜间监测结果分别为45.4分贝、50.0分贝,均低于相应声环境功能区50分贝、55分贝的标准限值,4类声环境功能区年均夜间监测结果59.8分贝,高于4类声环境功能区55分贝的标准限值。

  2.道路交通声环境。定西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5.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为“好”。

  3.区域声环境。定西市城区昼间、夜间区域环境噪声声级年平均值分别为55.4分贝、44.2分贝,声环境质量评价为“一般”和“较好”。

  四、辐射环境质量

  定西市累积剂量测得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118-149纳戈瑞/小时,年平均值为134纳戈瑞/小时;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均值范围为0.59-0.862伏/米;水源地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监测结果分别为0.0163-0.0318贝克/升、0.0478-0.0544贝克/升。监测结果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田怀珍先生的介绍。下面,请李瑞兰女士介绍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市文体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瑞兰介绍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李瑞兰: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就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重点工作作一介绍。

  近年来,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旅游以及体育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提升供给能力、综合效益和服务质量,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815万人次,同比增长23.74%;实现旅游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30.12%。我市先后被评为“2018年避暑旅游城市观测点”“2019避暑旅游十强城市”称号。《渭水医魂》获敦煌文艺奖、《许铁堂》获红梅奖。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定西代表团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省第十届残运会、省第九届民运会上再创佳绩。

  在全市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宣传营销为手段,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发展。今年1-5月份,全市旅游接待人数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4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和27%。其他营利性文化服务业预计实现收入3730万元,增速8.02%。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机构改革。根据市委关于党政机构改革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关决策部署,市文体旅游局于3月底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局机关设立办公室等16个内设机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挂牌成立,配备队长1名和副队长3名,副处级建制,核定编制30名,拟设定6个科室,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管理并以部门名义实施执法。

  二是推动文旅扶贫。配合省文旅厅完成乡村旅游示范村第三方评估,召开了全市乡村旅游培训暨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推进会。命名公布了第一批21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名单,推进“非遗+扶贫”和文物扶贫。开展“双百千万”文化惠民活动9400多场次。为帮扶村筹集拨付旅游产品培育奖补资金30万元,为新调整的4个联系帮扶村配齐配强12名驻村帮扶干部。

  三是加强文化传承。召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大会。组织参加了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福州•定西经贸文化交流周等活动。完成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推荐岷县宝卷等16个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项目。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谋划了黄香沟旅游廊道开发等总投资31.8亿元的10个文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制定《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攻坚年行动方案》,申报的临洮县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和通渭县墨香小镇翰墨文化中心建设两个项目,获批世行贷款2.44亿元;成功举办北京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10.88亿元,与4家企业签订了战略性框架协议。完成了总投资295万元的东湖公园智能健身步道项目,开工建设岷州会议纪念馆等项目44个,完成投资4.42亿元。

  五是丰富文体活动。推出“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200多场,参加人数8.76万人次,受众面达131万人次。举办了为期10天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剧目展演活动。谋划12项品牌赛事活动,已成功承办、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男子篮球U16体校组预赛、全国曲棍球锦标赛等各类体育赛事12场次,县区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65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是强化营销推广。先后在北京、杭州、福州、成都、重庆等地举行了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参加了2019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第十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亚洲文化旅游展等文旅节会,举办了四川眉山“丝路新韵”定西美术书法作品展、首届定西冬春旅游冰雪体验季、第三届马家窑文化节等活动。启动百度、马蜂窝等网络文旅宣传,在兰州重要地段LED大屏和楼宇视屏播放定西夏季旅游宣传片,向西安市场投放微信朋友圈宣传广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宣传文旅资源。据省文旅厅统计,4月份定西文化和旅游热度位列全省第三。

  七是完善公共服务。完成了全市203个村文化活动器材配送,对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组织验收,筛选申报2019年拟配送村230个。完成了8个乡镇社区健身中心、5个笼式足球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117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对老城区体育馆、新体育馆、体育公园部分设施进行维修,加强运维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市县区广播电视台节目编导、策划等创作人员参加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案例分析专题网络培训,完成2018年度全市广播影视奖的评审工作。围绕星级酒店管理服务、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等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有效提升了服务技能。

  八是培育市场主体。挂牌成立了定西市文旅体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加快我市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搭建了融投资和营运平台。加强全市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安排部署了全市文化市场秩序2019集中整治行动,以全面整治“借旅游促销保健品”的乱象、查处“黄赌毒”等违法行为为重点,持续强化旅游市场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

  在新形势下,加快文旅体融合发展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开发为基础,持续推进文旅扶贫,持续抓好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营销力度,持续发展避暑旅游,持续培育市场主体,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李瑞兰女士的介绍。下面,请苟统一先生介绍定西市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市爱卫办主任苟统一介绍定西市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苟统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作为健康扶贫专责组牵头单位,以落实“五项政策”为重点,将健康扶贫措施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努力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钱看病、少得病”。

  一、从解决群众有钱看病、看得起病入手,全面落实“五项政策”

  1.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缴费进行资助。全市86.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48%;

  2.基本医保报销政策倾斜。第一季度已为2.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报销7115.69万元。

  3.大病保险分段报销。第一季度已为4557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报销医疗费用1726.13万元,其中降低起付线等政策倾斜多报销446.71万元。

  4.医疗救助再次补偿。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再进行医疗救助,大幅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第一季度已为8.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1515.74万元。

  5.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也就是说群众看病就医可以先不用交押金,出院后一次性结算,不用来回多头跑路。截止目前,全市192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并全部开通“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彻底解决了贫困患者因交不起押金而放弃治疗和多次往返找人报销的困难。

  二、在落实好“五项政策”的基础上,我们还实施了“7大任务24项工作”,以此保障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好病、少得病

  1.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和慢病精准救治。一是全面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对全市“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中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中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和体检确认罹患21种重大疾病的患者优先进行分病种、分批次集中救治,并进行单病种付费,控制费用总额。二是全面做好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印发了《关于做实做好2019年全市基层卫生重点工作着力提升服务能力的通知》,全面部署了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各级签约团队已经建立,23.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人一策”措施已经制定,帮扶措施落实有序推进。

  2.实施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一是扎实做好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二是开展地方病综合防控救治。三是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

  3.实施妇幼健康项目和健康促进。一是全面落实妇幼健康项目。对全市35-64岁农村妇女按任务要求开展 “两癌”免费检查,继续开展贫困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确保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继续推行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深入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大力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宣传教育和健康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三是加强其他高发疾病救治。加强深度贫困县“光明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组织工作;加强县级标准化听力医学诊断中心和听力康复中心建设,做强基层儿科、耳科、放射科等相关学科和紧密型专科联盟建设,做好贫困听障儿童的救治。四是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五是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引导群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4.实施医疗保障扶贫。一是全面落实应保尽保。对符合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等健康扶贫保障政策。二是优化管理服务。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规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提升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分级诊疗,按规定逐级转诊,严格控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

  5.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全面改善医疗设施条件。确保每个县(区)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确保达到“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诊疗区或中医馆,力争实现全市深度贫困县县级医院薄弱学科建设全覆盖。二是加强人才综合培养力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三是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与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先后签订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医疗卫生专项协议》,从人员交流学习、医疗设备捐赠等多方面进行帮扶。从2017年起,我市每年选派100名(其中医疗骨干50名,护理骨干30名,妇幼和公共卫生骨干各10名)医疗骨干到福州市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福州市从2018年开始,每年选派40名医疗卫生人员到我市各县区开展了3-6个月的支医帮扶工作。我市部分白内障患者、先心病儿童、翼状胬肉患者已从中受益。四是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市1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已有14家开通居民电子健康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远程医疗,切实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五是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机制。在抓好中心,以县域医共体、乡村一体化为工作抓手,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实行“六统一”管理。

  6.实施深度贫困县健康扶贫。一是实施“组团式”健康扶贫。在深度贫困县开展“组团式”健康扶贫,派驻帮扶团队,努力提升受援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我市三级以上医院对县区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将脱贫攻坚与落实生育政策紧密结合,推动计生优惠政策落实和特殊家庭关怀关爱工作。

  7.加强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支撑保障和责任落实。一是开展了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问题整改。按照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有效开展整改工作。目前,涉及健康扶贫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升健康专干的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扎实开展基本医疗有保障(医疗部分)冲刺清零筛查摸底。市卫生健康委结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开展脱贫攻坚“3+1”等方面突出问题的排查督查,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健康扶贫问题进行全部整改。四是加强健康扶贫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康扶贫黑名单制度,将健康扶贫领域诚信纳入社会信用监管体系,促进健康扶贫领域诚信建设。五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健康扶贫主线,以通俗易懂、易于群众接收的方式,不断加强社会宣传、强化阵地建设、开展入户宣传、做细需求宣传,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保健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对标,强化督查抽查,严肃执纪问责,确保健康扶贫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谢谢!

  主持人:

  感谢苟统一先生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媒体名称。

  定西日报社记者提问

  记者:我是定西日报社记者。刚刚田局长介绍了定西市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请问我市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田怀珍: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市上先后制定印发了《定西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定西市区(安定城区)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和《定西市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等一系列文件,从锅炉整治、煤质管控、扬尘管控、道路清扫、油烟净化、烧烤摊点管控、烟花爆竹管控、汽车尾气治理、工业烟尘治理和秸秆禁烧10个方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市56台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污染治理设施实施了提标改造和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设施,212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完成淘汰整治。建成运行了8个煤供中心和431个煤炭二级配送网点,开始销售和配送优质煤和型煤,初步实现了优质煤统一配送、集中管理,并在重点入境口设置了煤质管控卡口。建成运行了市区大气立体网格化监测监管平台,配备走航车1台,全面启动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195个施工场地落实了6个100%防尘措施,城区71处裸露地块进行了绿化和覆盖,配备了6辆洒水车、2辆路面养护车和3辆湿法清扫车。3.1万户城乡居民完成了土灶、土炕和小火炉清洁能源改造。3062家餐饮服务单位改用煤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387家餐饮服务单位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同时,通过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禁烧的宣传力度,全面加强秸秆禁烧;对露天烧烤摊点进行了全面取缔;对烟花爆竹燃放实行“分区域、分时段”管理。

  主持人: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