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物中的历史】古代兵器:远去的刀光剑影(上)

 2019/07/02/ 09:2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闵媛

【文物中的历史】

古代兵器:远去的刀光剑影(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江湖离不开大侠,而大侠离不开兵器。金庸先生离我们远去,令无数武侠迷们慨叹追忆。他笔下的人物,除几个武功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极境的以外,手中都离不开兵器。每一个江湖大侠,必有一件与其相称的兵器。小说中的“大侠”早已远去,但他们的兵器还在。从远古以木石自卫,到商周以斧钺宣威……十八般兵器,次第登台。我们将带大家一起聊聊古代的兵器。

  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在博物馆里,我们最常见的是戈、矛、戟、钺、剑(青铜剑)等,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其中又有一些联系。从商周时期的车战,到战国后期骑兵兴起,战争形式之变,催化了兵器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戈的消失、戟的兴起。戈是勾啄兵,车战中可勾住对方兵器,啄击敌人。矛是刺击兵,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便诞生了戟。因此,戟融合二者之长,可适应百战。

  “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其解说也各异。根据很多资料记载,人人皆知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镗棍槊棒等。其实古代兵器远不止十八种,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总数恐不下百种。

  

春秋 鸟兽纹铜戈(庄浪县博物馆藏)

西周 圭援青玉戈(泾川县博物馆藏)

  《说文解字·十二下·戈部》:“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意思是说,戈是一种平头戟。戈一般由戈头、柲和末端的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将戈头与柲绑扎在一起,再在柲触地的一端装上。而考古发掘出土的戈,绝大部分只剩下戈头了(也就是博物馆里常展出的部分)。戈头由内、胡、援三部分组成。

  戈起源于原始人群的狩猎工具,开始是模仿兽角和鸟啄的形式,将兽角绑在木杆上,以延长人的手臂作用。它经历了从石制到青铜制的发展过程。由于戈是上古时期普遍使用的武器,因此成为武器的代表。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3种。一般长戈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兵。

  戈是古代很常用、也是很厉害的兵器,它有长长的柄,上端有横刃,可以横击、勾割、啄刺敌人。此外,戈顶部的倒钩,可以钩取敌人的兵器,下端有公式,行军途中扛累了,可以插在地上休息。戈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