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物中的历史】古代兵器:远去的刀光剑影(上)

 2019/07/02/ 09:2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闵媛

  

仰韶文化 石斧(镇原县博物馆藏)

  《说文解字·十四上·斤部》:“斫也。”意思说斧是一种砍斫类的兵器。传说斧是神农氏发明的。《广韵》:“神农作斤斧陶冶。”《释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认为“斧”为“甫”“始”之意。解释未免牵强,但以斧伐木,却是很早就有的事。

  斧、钺(yuè)通常被联称,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区别在于钺是一种大斧,刃部宽阔,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礼兵器;斧则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实用工具。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钺还是有所区别的。斧的主要特点是:动作粗犷、豪放、勇猛。

  使用大斧出名者,有《三国演义》里的徐晃,《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水浒传》中的急先锋索超,皆使用长柄大斧。短斧出名者,则为黑旋风李逵所使用的短柄双斧。

  

西周 虎纹铜钺 (甘肃省博物馆藏)

  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斧形工具,体型较宽,刃部明显宽于肩部,主要功用是砍伐和近距离进攻。

  《说文解字》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两者区别在于斧刃较钺为窄,钺刃较宽大,呈弧形,似新月。《十八般武艺全书》载:钺头较斧大之三分,钺杆比斧杆约长50厘米。此外,还把斧背上有勾或刺,杆端有的斧,称为钺。

  钺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权力象征物是权杖,中国是钺。在原始社会时期,钺为成年男子的象征。钺者,大斧也,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故从文人撰写《史记》记载的“兵器”之说有出入。

  钺是具有权杖一类性质的兵器,史载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纣王兵败自焚后,武王又以黄钺斩纣头,以玄钺斩二妾之颅。可见钺是具有征伐权力象征的兵器,也适用于诸侯或重臣。

  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是王后的同时,也是大将军,多次为商王征战。出土文物中发现“妇好”的铜钺,据考证,妇好的武器就是钺,这在商朝是王权和军权的象征。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的虎纹铜钺为异性钺,整体呈耳形的片状,上浮雕一虎纹,虎身弯曲成刃部,虎首位于上部弯曲的顶端处,弧线造型的钺上浅浮雕了狰狞威猛的虎纹。此钺造型独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