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作风建设·集中整治进行时】为基层减负,甘肃各地在行动

 2019/07/03/ 04:4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白德斌 范海瑞 安志鹏 张文博 王睿君

环县虎洞镇张湾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检查村里的水窖。

环县虎洞镇张湾村村部一角。 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环县虎洞镇张湾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向村里养殖合作社社员了解雨后圈舍清理情况。

  【体验三】

  少做“账、表、卡、册” 多做实打实的事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5月10日,雨后初霁,环县虎洞镇张湾村又忙碌了起来,修路、通水、腾地、补植玉米、清理羊舍、迎接造林验收、缴纳玉米保险……

  一大早,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赶往县城,向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汇报党建助推扶贫的事儿。

  陈建军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虎洞镇甘肃炎农草业有限公司设立党支部,在该镇36个专业合作社设立党小组,以党建串联的形式缔结利益共同体,合力推动全乡草畜产业提质增效。这个想法,得到了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

  上午9时40分许,陈建军开始往回赶。途中,村里打电话告知县林草局验收荒山造林工程质量。于是,陈建军直奔张湾村陈小掌组,与县林草局工作组一起,勘验该村的1300亩荒山造林。随后,他又走访了3个造林户,核实了有关情况。

  14时许,县林草局工作组离开张湾村。陈建军吃了袋干方便面,回到村部,向村主任杨转峰了解全村玉米保险缴纳情况。因为当天是该村玉米保险整体上缴的最后期限,所以村“两委”干部加班加点,确保乡亲们的玉米应保尽保。

  16时许,陈建军调解了一起矛盾纠纷。这起纠纷是由村里引进中盛公司建立湖羊养殖“扶贫车间”引起的。原来,地企双方约定,由中盛负责饲养及管理,地方负责“三通一平”。然而在平整土地时,一户群众认为养殖区离他家较近,会影响其生活。调解完纠纷后,陈建军又去实地察看了村里自来水入户和一条村道的硬化情况。

  19时许,陈建军匆匆赶往邻村,帮忙张罗一位老人的丧事。

  这是张湾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的一天,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但陈建军却认为干这些实打实的事情,比过去花大量时间填填、写写、算算那些“账、表、卡、册”有意义、有价值得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所有政策都要放到基层来落实。村一级是神经末梢,各项工作无法再向下延伸,唯有抓好落实。”陈建军说,如果在村一级还将干部困在文山会海和办公室里,那脱贫、发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今年镇里将禁毒会、治安综合治理会、安全生产会和驻村工作会合并召开,总共不到半天时间。”陈建军说,以前会议逐个开,经常村里镇里两头跑,加之张湾村又是离镇里最远的一个村子,每次路上都得耗去不少时间。

  “给基层干部腾时间,就等于给发展腾空间。”陈建军认为,村干部就应该在田间地头,冲锋在第一线,而不是扎在材料堆里、待在办公室里。

  陈建军说,以前各种责任书层层下签,一直签到村一级,各种考核、问责也随之而来,让基层干部“压力山大”、工作疲惫。

  “村里没有办法,只好跟群众签责任书,安全责任书、禁毒责任书、全域无垃圾责任书、计划生育责任书、封山禁牧责任书……”陈建军说,各种责任书、宣传页贴满了群众家的墙壁,然而很多群众不仅不认真“消化”,反而很反感。

  陈建军告诉记者,以往上面工作督查时,无论是在村部,还是在群众家里,大多是围绕“账、表、卡、册”打转转,翻翻这,看看那,算算账,似乎基层工作全在这些资料上。

  “而这些填填、写写、算算的事情,是基层干部最头疼的事情。”陈建军说,2013年以前,因林权制度改革和低保政策变化,村干部一次次地调查、测量、评定、核算、填表,每项工作都反复了好多遍,耗时都在1个月以上。陈建军回忆,当时,他和村主任、村文书三个人,一连好多天都待在村部,核这算那,忙得晕头转向。

  这两年,从上到下政策的变化让陈建军觉得“负担变成了责任、落实代替了问责”。

  “比如说在产业扶贫上,以前上面老强调要带动贫困群众,但没有明确如何带动,把包袱甩给了基层。基层干部没有抓手,有的原地不动,有的乱折腾一气,都没达到预期效果。”陈建军说,现在省市县从高位谋划,既有产业奖补、贴息贷款,还有具体扶持措施和奖励机制,再加上“三变”理念的融入,把村集体和贫困群众都吸收了进来,大家不仅尝到了甜头,更焕发了干劲。

  今年,陈建军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村级党建台账资料明显减少了,迎接考核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上面考核工作时,不再唯资料论。“就像这次荒山造林验收,工作组没有到村部,而是直接去现场看、去量,然后入户核实。”陈建军说。

  在陈建军眼里,变化不只是这些。

  “以前,乡村一级的接待量非常大,上面领导和工作组下来,不仅需要提前准备,还得专门跑到村口去迎接。”陈建军说,上面来的都是领导,经常是一天接待好几拨,他甚至还因为接待的事情挨过批评。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四风”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群众普遍感受好作风、好传统回来了,张湾村也不例外。“现在不搞特殊化,来时不通知,直奔点上。”陈建军说,不用迎来送往,说实话,起初这种改变让基层干部还有点不适应。

  “现在干部下来干完工作就走,不在村上吃饭,不扰民。”陈建军回忆道,去年帮扶单位环县县委组织部到村里慰问困难群众,没有提前给他通知,慰问组离开后,他才知道这件事。

  张湾村是多年的市、县两级的项目和扶贫观摩点,作为点上负责人,陈建军几乎参与了每次观摩。“以前来村里观摩时,领导乘坐的都是小轿车、越野车,把村道塞得满满的。”陈建军记的,最多的一次,各种车辆达到30多辆。

  “对此,群众意见很大。”陈建军说,近几年,来张湾观摩时,大家乘坐的都是大巴车,一两辆就够了,既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不用安排专门人员指挥交通,从心理和工作量上,基层干部都轻松了不少。

  包袱应该去掉,但好的传统必须保持。陈建军认为,党内的好传统、好作风必须不打折扣地坚守下去,至少党员都应该做到。

  “坦率地讲,以前,我们发展党员程序不是很严格,‘三会一课’落实也不到位。”陈建军坦言,村党支部的职能几乎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经常是支书、主任、文书,三个人一场会,村里有啥事情就这样敲定了。”陈建军话锋一转,如今,张湾村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很规范,而且坚持得非常好。

  “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果连分内事都做不好,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陈建军表示,基层干部身上的包袱应该减一减,好让大家轻装上阵。与此同时,基层干部心中的责任也应当理一理,好让大家牢记初心和职责,把分内的事情做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