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老式天平、老式救护车喇叭、老信报箱 老物件讲述支甘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2019/07/04/ 09:28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周靖博

老式天平、老式救护车喇叭、老信报箱

老物件讲述支甘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在伟大祖国母亲7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为了缅怀和纪念支援甘肃建设者,把他们的奉献精神永远留在这片他们曾经奋斗过的热土上。兰州晚报联合甘肃卧龙岗人文纪念园发起奋进新时代建设者之歌——寻找最美支援甘肃建设者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发出后,全省各地纷纷来电,以每个不同的小家庭为出发点,告诉了我们一个个感人的支边奋斗故事。一件件实物是三线建设者留给兰州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每一位三线建设者书写的支甘故事,更将激励后人永远传承“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怀念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区发展变化,以兰石、兰炼兰化、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等一大批建设代表性实物逐渐消失,大量参加过支援甘肃建设的老同志都已步入古稀之年。通过一个个老物件回忆往昔,建设者们说得最多的还是怀念支甘建设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6月25日,记者来到老504厂老技工王喜顺的家中,老人家房间漏水,旧库房漫进了一尺多深的水。王爷爷因为担心里面的东西遭受损失,穿着皮鞋就趟进了水里,象淘金一样四处搜寻,从泥里挖出了老式天平、老式安全带、铅印打字机、切纸装订机、老式救护车喇叭等多件珍贵实物,一件一件擦拭干净,抬到干地上。忙活了半天,身上已分不清哪儿是汗水、哪儿是漏的水。王喜顺后来向记者说,“这两件天平就象我们心中的一杆秤,这些老物件,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当年王喜顺凭着两把木锯、几把刨子,兢兢业业为兰州当年的土木建筑工程出力流汗,也把大半辈子献给了甘肃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1969年他就把家人接到西固,现在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在西固工作。

  三线建设时期,当时交通通讯条件差,刚开始厂区附近都没有邮局,家在外地的同志给家里邮寄信件和物品,要走很远才能办成。江苏支甘建设者李春香作为当时的一名文书,为了方便职工们寄信,她请行政科制作了一个小木箱,专门用来收发信件。几年时间里,她每天抱着这个小木箱去食堂吃饭,看到需要寄信的职工,她就代卖邮票和信封,收好信件后放进木邮箱里,然后去投寄。峥嵘岁月,风雨兼程,虽然这些老物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却能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也会告诉年轻一代什么是无私奉献。

  民企义举:继续为获得国家级荣誉的支甘建设者免费赠送墓位

  支持公益培育向善的力量,卧龙岗人文纪念园在这条路上已经坚持多年。八年时间里,甘肃卧龙岗人文纪念园联合《兰州晚报》继成功打造“抗战老兵纪念园”“红西路军纪念广场”“军魂园”“功德园”之后,为了缅怀和纪念支援边疆建设而献身的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和各行各业的支援者,今年将继续打造“支援甘肃建设者纪念园”。

  据介绍,“支援甘肃建设者纪念园”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届时,凡获得过国家级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均有资格申请免费墓位,并且将名字和事迹镌刻在纪念碑上,让后辈铭记。同时,凡“一五”期间支援甘肃的建设者,均可申请成本价墓位(6666-9999元/位)。“我们希望通过雕塑、图文、书画、墓志铭等方式,把援甘建设者们奉献精神永远留在这片他们曾经奋斗过的热土上。”企业负责人宗荣说。

  支甘故事热线持续征集中

  光荣的奋斗史值得被后人永远铭记,或许您的家庭就是当年从祖国南北支援甘肃建设的一员。即日起兰州晚报寻找最美支援甘肃建设者热线正式开通,请您致电热线4286666告诉我们您的支援甘肃建设故事。

  同时本报将征集更多的爱心企业为这些英雄们树碑立传表彰鼓励。征集过程中,对收到的征文故事择优推荐刊登,同时发给证书和奖品或纪念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靖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