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国组织人事报】西部旱码头,如何走活脱贫棋——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报道

 2019/07/08/ 17: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记者 王军

  以德扶贫

  坚持参与式扶贫,每月召开村民知情大会,怎么干由群众来决定;推行“两户见面会”,脱贫户为贫困户讲经验、教方法,变被动输血为自我造血

  4年来全市累计减贫5605户232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3555元,较2013年增长1.7倍。临夏市以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成为临夏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成绩的背后,是“以德扶贫”这个法宝。

  临夏市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贫困家庭存在子女不孝、家庭不睦问题,个别贫困群众有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等现象。南龙镇张王家村的“懒汉”王来玉,守着破落不堪的家和3亩玉米地,哪怕闲得晒太阳,也不肯走出去闯一闯。

  经过科学分析,临夏市委梳理归纳了“失德致贫”的13种表象,提出“以德扶贫”理念,量身订制帮扶方案。全市4000多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建立“亲情”联系制度,在感情交流中鼓劲打气,通过贴心服务排忧解难。开展文艺汇演、评选“最美家庭”、建立道德“红黑榜”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目前,全市累计摸排“因失德致贫返贫”贫困户487户629人,已有473户613人实现脱贫。

  在村里的组织下,王来玉免费参加了电焊工技能培训,成功找到工作,每天能赚80元钱。有了工作的王来玉,思想活了,人也更勤快,借助扶贫贷款在自家地里种起了树苗。如今,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小两口正盘算多攒点钱还完贷款,再把院子拾掇一下。

  要脱贫,就得鼓起精气神。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干部干、群众看”的现状,临夏州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帮助群众拔思想穷根、学致富技能,激发内生动力。“以德扶贫”理念迅速走红的同时,村民知情大会、“两户见面会”等方式被全面推行。

  为解决贫困群众不会或不愿参与的问题,临夏州坚持参与式扶贫方式,完善贫困群众选择、参与、管理和监督机制,要求村党支部每月召开村民知情大会,宣传党的政策,通报村级事务,听取群众意见。2018年以来,召开村民知情大会1.3万场次,参与群众28.4万人,征集意见5700多条,做到“干什么由群众说了算,怎么干由群众来决定”。

  临夏州扎实推进精神扶贫工程,推行“两户见面会”,组织脱贫户“面对面”为贫困户讲经验、教方法,提振脱贫致富信心;开展“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教育,宣讲党中央关心关怀和农村发展变化,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通过村民知情大会和‘两户见面会’,村里群众思想有了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根本变化,真正起到了精神扶贫的作用。”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党支部书记安福雄说,阳山村每年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面从2013年的62.87%下降到1.9%,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5220元。

  在达沙村,自从有了“四类人”的比喻,人人争相“走起来”“跑起来”。村党支部对即将脱贫的“走的人”,有强烈致富意愿、但缺乏资金技术的“站的人”,没有目标、等待观望的“坐的人”,消极懒惰、吃政策饭的“躺的人”区别对待,精准施策。

  村党支部书记马祎说:“我们就是要教育引导‘走的人跑起来、站的人走起来、坐的人站起来、躺的人坐起来’,循序渐进,阶梯发展,共同脱贫。”

  “亲切的话语,微笑的脸庞,谆谆的嘱托响耳旁,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乡变成幸福庄……”近期,进京展演的花儿剧《布塄沟的春天》,还原了催人奋进的攻坚历程,唱响了一曲感恩共产党、携手奔小康的新时代赞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临夏州委组织部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