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物中的历史】邀你一起光顾大宋冷饮店

 2019/07/18/ 06: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朱珠

【文物中的历史】

邀你一起光顾大宋冷饮店

  朱珠

  刨冰、冷饮,早在宋代就有了。蜜沙冰、凉水荔枝膏、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儿水、乳糖真雪香、花饮金桔团……光听这些名字都沁人心脾!

  据《宋史·礼志》中记载,到了夏天,皇帝会给众大臣一些特别的赏赐,其中就有“蜜沙冰”。沙,当指“豆沙”,红豆沙在宋代很普遍。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颇有点今天红豆刨冰的意思。

南宋 龙泉窑 青瓷梅花式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蜜沙冰”说起来,古人吃冰食的传统由来已久。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皇家和民间的藏冰活动都极具规模,夏天有大量的冰从冰窖中拿出来食用,民间的冰买卖更是活跃,也促进了冰食的发展和普及。

  唐宋时期,人们吃冰消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冰雪化成的凉水,即冷饮;一种是敲成小块的冰块或未化的雪,这就是冰食了。在宋代,用冰雪制成的冷饮相当普遍,尤其是在京城。如《东京梦华录》中记汴梁六月的“巷陌杂卖”中就有“冰雪凉水”,而且是“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也就是冰食到处都有出售,行街赶路的人随时都能买上一碗来解渴。

  有钱的人家,甚至在街头发放“散暑药冰水”,作为一种慈善行为,向路人无偿提供。

  宋代袁去华在《红林檎近》词中这样描述到:在幽雅园池中的纳凉之夜,也是在“坐待月侵廊”之时“调冰荐饮”。至于调冰水时使用的加味料,主要是蜜,如宋人李之仪《鹧鸪天》中就描写了一位“避暑佳人”在“滤蜜调冰结绛霜”。

  除了喝冰雪水之外,把未融化的冰雪直接入口也很流行。程颢有一首《食冰诗》,写道“车倦人烦渴思长,岩中冰片玉成方”。显然,他“食”的是冰块。这还被认为是醒酒、解酒的好办法,如徐昌图《木兰花》有“红窗酒病嚼寒冰”之句;朱敦儒《春晓曲》中也写过“玉人酒渴嚼春冰”。

  在《东京梦华录》等笔记中,市井叫卖的冰食,倒是不见类似“蜜沙冰”,不过,品种也极其丰富。除了种类繁多的饮料,还能吃上各种各样的冷饮。比如北宋的都城开封,一到农历六月,街道两旁摆满了冷饮摊,冷饮摊上撑着青布大伞,伞底下摆着红木桌椅,专供食客坐下歇息。

汴梁街头的另一处冷饮摊,青伞下挂有“饮子”字样的招牌。(《清明上河图》局部)

  当时宋朝的冷饮店都卖什么呢?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绿豆、冰雪甘草凉水”“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另外,据《梦粱录》记载,南宋首都杭州也有卖冷饮的,主要出售“药木瓜”“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

  “冰雪”其实类似现在的冰糕。宋朝人们在冬天用铜盆接水,往里面放糖、果汁或果胶,端到外面使其结冰后藏入冰窖,来年夏天切割成小块(或者雕成小动物造型),在冷饮店里出售,这就是宋朝版的冰糕;

  “凉浆”是冰镇的发酵米汤,酸酸甜甜的挺好喝,可能类似现在的酒酿;

  “冰雪甘草汤”就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汤,放凉以后再加进磨碎的冰块;

  “冰雪冷元子”是用黄豆和砂糖做的,把黄豆炒熟,去壳,磨成豆粉,用砂糖或者蜂蜜拌匀,加水糅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面;

  “生淹水木瓜”是把木瓜削皮去瓤,只留下果肉,切成小方块,泡到冰水里面;

  “药木瓜”制作比较麻烦,是用盐、蜂蜜和好几种中药材,如藿香、白芷、砂仁(或按需放其他中药材),将木瓜腌制,再放入滚水里煮到发白,捣成泥,然后和冰水混合均匀制成的清凉饮料;

  “凉水荔枝膏”和荔枝基本上没关系,主要是用乌梅熬成果胶,然后再把果胶融入冰水。

  “绿豆冰雪凉水”显然是在绿豆汤中掺入冰雪水,就是现在的冰镇绿豆汤;

  “雪泡梅花酒”顾名思义,就是指冰镇梅花酒了。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