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灵台:脱贫路上的父子接力

 2019/07/18/ 08:4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唯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龙门乡是平凉市灵台县最偏远的一个乡,而代家庄村位于龙门乡西部山区,仅有245人,是全乡最偏远、人口最少的村庄。

  就是这样一个村子,去年,摘掉了戴在祖祖辈辈头顶上的“穷帽子”。

航拍下美丽的代庄村(资料图)

  在代家庄村脱贫致富的路上,不得不提两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们都姓王,并且是父子,父亲王应杰,儿子王灵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王应杰带领全村通水、通电等,到王灵才带领村子引水入户、接上动力电、带领村民致富,父子俩心手相牵,传递着代家庄村脱贫路上的接力棒,为这个偏远村庄的不断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故事还得父亲王应杰那个时候说起。上世纪50年代,王应杰从梁原乡招亲上门,来到代家庄村。到村以后没多久就当上了村干部。

  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王应杰73岁的人生中,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为村里服务,为全村人的幸福生活而奔走。

  1985年以前,代家庄村民几乎喝的都是河水。为了解决水的问题,王应杰召集村民从山沟里修渠筑池,给村里引来了山泉水,还修建了集中供水点,自此三分之二的村民告别了饮用浑浊的河水的日子。

  那时,村里也没通上电,村民使用的都是煤油灯。可当地像代家庄这样情况的地方太多了,县里无法一一顾及。王应杰不认输,为了给村里接上电,他发动80户村民以每户仅有的500元信用额度从银行贷出4万元钱,费尽周折从距村最近的崇信县杨安村引来了电。

  “那时候道路不好,为了通电施工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1989年的7月,电终于通了。”儿子王灵才至今还清晰地记着通电的年月。

  不仅让村民喝上了山泉水、村里通上电,王应杰还组织把村部从半山坡搬下来、新建了村里的小学……但遗憾的是,1990年,他因病卸任。直到2008年去世那年,他所梦想的让村里通上硬化路,户户通上自来水,村民住上砖瓦房,都没能亲眼看见。

看着自来水通到农户家,王灵才露出会心的微笑(资料图)

  王应杰卸任后两年,当了几年教师的王灵才,带着父亲的期盼当起了村干部。从26岁开始,王灵才一步步实现着父亲未完成的梦想。

  “我当了2年文书、3年村主任,其他时间都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3岁的王灵才说,自己已经在村里工作了27年。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代家庄村在一步步发展,村民有了不同的生活需求。而对于王灵才来说,和父亲一样,为村民做好服务,仍是最重要的事。

  1994年,身为县人大代表的王灵才通过提建议、四处跑项目争取资金,带领村民挖渠埋管,修建低、高位蓄水池和水房等,终于将山泉水通过进社入户管道送到了村民的院子里。

  “西庄社有4户人家居住偏远分散,住在半山坡,引水入户比较困难,暂时没有解决,他们还喝的是井水。”王灵才说,除此以外,全村村民引水入户的问题都解决了。

王灵才(右一)在农户家了解情况(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代家庄村迎来了新的蜕变。

  去年8月份,在灵台县水务局的助力下,西庄社西坪最后4户人家通上自来水。王灵才父子俩长达半个多世纪户户通自来水的接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仅水通到了户,2015年,代家庄全村实现了动力电全覆盖,为村民的生产带来更大的便利。

  为了解决道路出行问题,2014年,王灵才积极协调平凉市财政局投入资金,将通乡的泥土路修建成了水泥路。2015年和2017年,村里又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将通社道路硬化了。 

代家庄村的村部(资料图)

代家庄村的乡村舞台(资料图)

  同时,王灵才将父亲在任时修建的土坯房学校和村部推倒改建成了砖瓦房、平板房,带着全村新建成集乡村舞台和健身器材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建起了卫生室,安装太阳能路灯,让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村里还争取到多方项目资金,建起了移民安置小区、养牛场,养殖种植产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父亲在村里干了一辈子,我也要像他那样,能多为村里人做些事就多做些事。”王灵才说,这几年全村累计脱贫87人,目前贫困户只剩下2户2人,接下来他要继续带着大家奔小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