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寻访守艺人】一口叙还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耄耋马登岐和他的凉州皮影戏

 2019/07/19/ 08:57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雒焕素

一口叙还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耄耋马登岐和他的凉州皮影戏

正在演出的凉州皮影戏

  今年88岁的马登岐老人是凉州皮影“非遗”传承人。他五岁开始学艺,十四岁正式登台表演,吹拉弹唱、生丑净旦样样在行。他把一生的风华都献给了钟爱的凉州皮影。时至今日,年近九旬的他仍然坚持登台演出。

  凉州皮影历经百年历史

  清朝末年,皮影戏由陕西传入武威。凉州皮影戏经代代相授,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到了今天,凉州皮影的传承人仅剩马登岐一人。武威文化部门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保护皮影戏,把凉州皮影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登岐老人被列为“非遗”传承人。马登岐父子不仅仅是凉州皮影戏的传承人,他们在皮影的制作方面,也有自己传统的手艺。老人在闲暇时分,经常和家人一起动手制作皮影,购买上好的牛皮,经软化、剔毛、拉展、荫干、出汗、雕刻等程序,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这些皮影道具或执刀斗戈、腾云驾雾,或顿足捶胸、翩翩起舞等,甚至就连人物打盹怒目、眉目传情等细小动作,都表现得细腻传神。

  凉州皮影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清源镇马家皮影的百年相传,更重要的是,马登岐手中的200多件皮影道具。其中有不少是祖传之物,系明清时代的皮影道具,不但珍贵、稀有,而且在国内也比较罕见。多年来,曾有很多人出高价购买,但均被热爱皮影戏曲的马家父子坚决拒绝。这些皮影道具,是由牛皮压磨而成,看上去透明细致,既有汉代画像石的宏大气派,又有民间剪纸的装饰纹路、意象表现,还有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风格。这些道具被加以雕刻和彩绘,皮影人物看上去造型丰满、线条清晰、色彩艳丽(很多地方,称之为“牛皮影子”)。

  88岁老人传承“非遗”热情高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皮影戏雏形出现在汉代,至北宋时,人们以皮代纸,形成皮影戏。明清后,皮影戏遍布全国各地,陕西皮影、四川皮影、山西皮影、甘肃皮影等各具特色。凉州皮影传至马登岐手中,形成了马登岐及其儿子、两个女儿、侄媳、女婿,以及一支由六个人组成的乐队,一行总共12人。这个演唱团,由马登岐老人统领,当锣鼓一声响,马登岐老人拉开唱腔时,儿女们顺从呼应。一个十余人的家庭剧团,隐约有一种千军万马、备战而出的气场和阵势。

  凉州皮影戏作为民间娱乐的一种文化活动,戏曲主要以述颂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一部戏可唱五个晚上。皮影戏的表演一般需搭建舞台,方圆六至八米,一般演唱需九人,大型演唱可达十二人,曲调用秦腔,有时夹有眉户腔,曲调宛转、荡气回肠。皮影戏的特点不光在影,他的说唱艺术也是一绝,既可以表现得优美缠绵、倩影清唱,又可以激昂悲壮、似幻似真。演唱过程中,各种唱段、道白以及乐队的伴奏,能让皮影戏达到“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效果。

  “马登岐老人虽然年近九旬,但他传承‘非遗’的热情特别高!”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张学峻介绍说。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雒焕素文/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