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暨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19/07/25/ 10:03 来源:每日甘肃网

发布会现场

  7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暨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中共定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朱自浩,定西市文体旅游局局长田学荣,中共通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谢占武,共同介绍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共定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朱自浩先生,定西市文体旅游局局长田学荣先生,中共通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谢占武先生,共同介绍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3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中共定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朱自浩先生介绍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中共定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朱自浩

  朱自浩: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定西发展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定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之一,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定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发展为通衢要地、商贸重镇和旅游胜地。近年来,定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乡村振兴三大机遇,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市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定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十大生态产业之一,充分利用“四老”遗产,深度挖掘十种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补齐传统旅游六要素短板,培育新型旅游六要素业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努力开拓兰州、西安、福州、成都、重庆五大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我重点从四个方面向各位记者朋友们介绍一下定西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资源和特色。

  一、定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是这个地方给外界传递的最铭心的记忆和感知。定西作为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繁衍生息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孕育了光彩夺目的马家窑、寺洼、辛店、齐家等史前文化。战国秦长城从定西临洮起始,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穿境而过,新莽权衡饮誉海内外,伯夷叔齐墓冢、汉墓群、汪氏元墓群等古遗址星罗棋布,威远楼、灞陵桥等古建筑声名远扬;天下李氏出陇西,李氏文化源远流长,始建于唐初的“李家龙宫”已成为海内外李氏同胞寻根祭祖的圣地。

  二、人文资源荟萃,地域文化独特。定西地处黄土高原、西秦岭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名人雅士曾聚集或经过于此,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李白的“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张籍的“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赋予泱泱渭河以诗意情怀;如果说王昌龄的“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给了定西更多的塞下风情,那么冷朝阳的“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则描绘出了一幅独特地域风俗画。厚重内蕴的黄土地不仅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也孕育了久远绵长的民俗文化,洮岷花儿、陇中小曲、彩陶制品、民间剪纸等民俗民间文化种类繁多,“二郎山花儿”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定西剪纸、巴当舞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通渭县、岷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称号;“中华腾龙砚”成功申报为世界最大的洮砚;定西剪纸走出国门,剪纸传承人先后赴南非、埃及、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合作交流;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锄含云水笔含墨、种罢梯田种砚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通渭县已成为西北最大的县级书画创作、交流、交易基地。

  三、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灿烂。大家都知道“泾渭分明”的典故,渭水的源头就在我们甘肃定西。浩浩汤汤的渭河滋养着关中大地,书写了“大禹导渭”的雄壮史诗和“夷齐归隐”的千古美谈,造就了以渭河源、贵清山、遮阳山等4A级景区为代表的大批自然景观。国家3A级景区通渭温泉,日出水量6000吨,地下200米处恒定水温113℃,自流地表水温54℃,富含32种元素和化合物,饮可提神养颜、浴可医治百病,有“陇上神泉”“西北第一泉”之称,是康养旅游的好去处;狼渡湿地草原,淙淙溪流婉转萦回,形成了九曲狼渡的自然奇观。定西天赐“凉”机,荣膺全国“2019避暑旅游十强城市”,渭源县被评为“避暑旅游样本城市”,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定西还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彪炳史册的榜罗镇会议、岷州会议在定西召开,伟人毛泽东更是留下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竟开颜”的大美诗篇,波澜壮阔的长征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

  四、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定西地处兰西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座中联七(周边与7个市州接壤、辐射带动1000多万人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县县通高速、铁路,五个县区通高铁,从定西到兰州仅半小时、到西安2.5小时、到成都6小时,到北京上海重庆只需8个多小时。随着通定、定临、陇漳等3条地方高速和民用支线机场的建设,定西“座中联七、八通十六达”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必将为定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机遇。

  今年,定西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已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马家窑文化节和第二届渭水文化旅游节。“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是定西市今年举办的最后一个文化旅游节会,这个节会也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这次节会将有力推动通渭书法绘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全民书画“通渭现象”的影响力,传承弘扬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推动通渭乃至定西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目前,节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热情好客的定西人民诚邀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并通过你们诚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莅临参会,共享盛举,亲身感受“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的魅力!

  8月16日,我们在通渭欢迎您!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朱市长的介绍。下面,请中共通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谢占武先生介绍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筹备情况。

中共通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谢占武

  谢占武: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共通渭县委、通渭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通渭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通渭县基本情况和节会筹备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通渭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2018年末常住人口40.98万人。通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通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310国道穿境而过,通定高速正在加快建设,特别是宝兰高铁的建成通车,直接使通渭融入兰州、天水“1小时都市圈”和西宁、西安“2小时经济圈”,覆盖2500万消费人群。通渭资源丰富、特色优势明显,红军长征时在榜罗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因做出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的重大决定而彪炳史册,榜罗会议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通渭温泉素有“陇上神泉”之美誉,温泉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景区;通渭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小曲、剪纸、春叶、遮面、皮影等民间艺术8大类近2000种,“通渭小曲”和“通渭影子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通渭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按照甘肃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和定西市打造“丝绸之路特色旅游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立足“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优势,深入实施“文旅名县”战略,提出了创建“全国‘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的目标。从2011年开始,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社会化原则,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吸引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和书画经纪人来通渭交流交易,将书画艺术融入市场经济,带动书画创作、培训、装裱、交易等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全县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县级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1200多人,其中有中美协会员7人、中书协会员42人,甘肃省美协会员82人、甘肃省书协会员98人;全县有文化企业80多家,画廊装裱店、培训机构及文房四宝销售店800多家,书画经纪人2600人,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达280万件,年书画交易额达10亿元。有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家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形成了“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全国200多位文化艺术界名人先后来通渭采风,著名作家张贤亮即兴题写“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贾平凹在散文名篇《通渭人家》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通渭耕读文化,“翰墨飘香•书画通渭”成为通渭的一张烫金“名片”。

  第九届通渭书画艺术节将于8月16日—22日在通渭隆重举行,本次节会由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省文史馆和定西市委、市政府主办。共由13项重点活动组成,分别为开幕式、主题展——“美好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创作中国画作品展、“一会一节”定西书画展、中日韩书法交流活动、通渭书画交流展销活动、第五届中国西部文房四宝展、书画拍卖会、“书画+”发展论坛、定西市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活动、通渭小杂粮美食节暨文旅产品展销、2019年甘肃•定西山地自行车通渭邀请赛、2019年丝绸之路露营大会(通渭站)、2019致敬•中国—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长征之路)。同时,为进一步丰富节会内涵,提升节会吸引力,届时县上还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地方戏曲展演、体育赛事和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翰墨撷英”——三市六县馆藏精品书画联展、“沦精翰墨”——通渭县首届楷书学术研究展、“书生意气”——刘小龙对联书法作品展、“丹青写盛世•笔墨联通渭”——景泰蓝沙画工艺美术展览展销、“丝路新韵”——工笔画展览展销、“陇中风情•大美通渭”——全省摄影艺术作品展、“百年传承”——通渭皮影艺术作品展、通渭县第五届广场舞大赛等8项配套活动。目前,节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

  新闻界的朋友们,再过22天,第九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就要开幕了。我们将以最精彩的活动、最周到的服务、最良好的形象,努力为各界来宾奉献出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盛会。我们诚挚邀请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走进“红色通渭、书画通渭、耕读通渭、生态通渭、养生通渭、清洁通渭”,共享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也衷心希望新闻界各位朋友以你们宽广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敏锐捕捉这次艺术盛会的闪光点,及时推出一批有特色、有见地、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凝聚正能量、传递好声音。我们相信,在新闻界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下,这次艺术节一定能够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声势,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举手,并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甘肃农民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据悉,今年6月在吉林省长春市闭幕的“2019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定西市以综合第五的排名入围全国“2019避暑旅游十强城市”,渭源县被评为“避暑旅游样本城市”。请问田局长,定西避暑旅游的优势有哪些?

定西市文体旅游局局长田学荣

  田学荣:

  谢谢您的提问,也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作为全国知名的避暑城市,定西夏季避暑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赐清凉。定西地处黄土高原、西秦岭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在北纬34°~35°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地貌奇特多样,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平均温度20℃左右,气候凉爽、空气清爽,非常适宜避暑消夏。定西被评为全国“2019避暑旅游十强城市”,渭源县被评为“避暑旅游样本城市”。二是地呈异彩。定西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避暑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最负盛名的当为“一源一山一神泉,一片草原碧连天”。“一源”即国家4A级景区渭河源,是甘肃省重点建设的19个大景区之一;“一山”即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有“陇上仙境”之称;“一神泉”即国家3A级景区通渭温泉,有“陇上神泉”“西北第一泉”之美誉;“一片草原”即国家3A级景区狼渡湿地草原。同时,还建设了狄道乡韵、乡野香山庄等3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都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三是人文荟萃。定西文化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特别是这两年,我们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量身打造了“到定西过一个只有20℃的夏天”的夏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举办渭水文化旅游节、自驾游集结赛等一批节会赛事,增强避暑旅游的体验性,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定西避暑度假。1-6月份,全市旅游接待人数50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29.4%。也借此机会,我们热忱欢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到定西过一个只有20℃的夏天”。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他的纪实散文《定西笔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城,其德刚健而文明。”大家都知道,甘肃陇右指的就是定西。那么,请问田局长,定西的文化有哪些特色?

  田学荣:

  谢谢您的提问。定西,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沉淀,逐渐形成了“两河一路”(“两河”指洮河和渭河流域,“一路”就是古丝绸之路)的特殊文化板块,其悠远厚重可以用诗仙李白那句著名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其文化特色也可以用谐音“陶”“画”“坛”“水”“升”“千尺”六个字词来概括。

  “陶”即彩陶文化。远在新石器时代,繁衍生息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孕育了光彩夺目的马家窑、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特别是以我市地名命名、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窑文化,其彩陶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

  “画”即书画文化。从古到今,定西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形成了“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种砚田”的独特现象,“耕读传家”更是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得到传承和弘扬。

  “坛”有“悬壶济世”之意,指中医康养文化。定西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当归、黄芪、党参三大道地药食同源品种闻名全国,中医药文明在这里得到滋养培育,中医药文化传承在这里生生不息,仁寿康养思想在这里发扬光大,“千年药乡”可谓实至名归。

  “水”即渭水文化。“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渭水养育了秦陇大地无数生灵,滋润了泱泱华夏悠久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河渠文化(大禹导渭)、生态文化(鸟鼠同穴)、始祖文化(伏羲、炎黄发祥)、隐逸文化(伯夷、叔齐归隐于首阳山),都能从渭水文化中找到源头。

  “升”即老子飞升地、李氏故里。相传老子出函谷、过散关、入甘肃、游西域,终在临洮岳麓山“飞升”。特别是自秦置陇西郡,李氏传宗之祖李崇任郡守两千多年来,陇西李氏不仅昌盛陇原,而且遍及九州四海,而今李姓者大都以陇西为根基,祭祀堂都冠以“陇西堂”号,李氏文化与敦煌文化、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并称甘肃“四大文化”。老子飞升地岳麓山凤台、始建于唐初的“李家龙宫”是海内外李氏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千尺”喻指长城西起首、长征转折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战国秦长城西起临洮,虽历经沧桑已成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定西还有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址”、岷州会议旧址等珍贵红色文化资源,长征路上继遵义会议以来第二次具有战略转折意义会议——榜罗镇会议在定西召开,正式决定改变以前到临近苏联边界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波澜壮阔的长征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长征文化,已成为定西人民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强大精神武器,成为鼓励定西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财富。

  一言以蔽之,正如您说的,定西历史悠久、文化纯厚,是大德之城。也诚邀大家来定西走一走,实地感受文化的久远和优美。

  主持人:

  谢谢回答。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新闻媒体加大对定西文化旅游方面的宣传报道力度。需要单独采访领导的记者请会后联系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