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百花】枣 乡

 2019/07/31/ 07: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苏 黎

枣 乡

  苏 黎

  走进临泽,走进丹霞口,就仿佛走进了历史。古建筑、穿古装的女子、吆喝的店小二,无一不让你误以为走进了时光隧道,是穿越到了唐朝还是汉朝,让你分辨不清。

  向左,是一条石子铺就的小巷子,一直向里走,路南面是小吃店,鸡肉垫卷子、蒸饼子、羊肉掐疙瘩、酿皮子。路北面是别致的客栈,当你看到那客栈木雕花的房门和窗格,就想走进去。

  庭院里,花草树木,石板凳、石桌子,桌子上面雕刻着楚河汉界的棋盘,你就想住下来,找个人下一盘象棋,演绎一场古代的战争。

  一边走,一边领略着各色的风景,一边再浮想联翩,一会儿小我,一会儿大我;你一会儿是坐大轱辘牛车的官人,一会儿是叫卖针头线脑的货郎子。我可以是发髻高绾的娘子,也可以是端茶递水的丫鬟。我们迷失在了丹霞口,我不知道我是谁。

  当一阵微风吹过,吹醒了我。你不是朝,我不是代,我们是一对好伙伴。我们携手走进了丹霞花海。这么大的一片花海呀,这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她们享受着正午的阳光。我看到,有一对蝴蝶,在一朵马蹄莲里,已经筑下了自己的爱巢。

  丹霞山,春夏秋冬都没有植被,没有可以耕作的土壤,有的只是鲜艳的色彩。谁知道远古时代,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使得这一片山脉变成今天我面前这样蜿蜒的神秘莫测的样子。在近处,有一座山丘,像是满身花斑的豹子,正向远处纵身飞跃。极目远望,赤褐色的丹霞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所有隆起的山丘无不像是艳丽的彩虹。这么多的彩虹,早已将人间和天宫变通途,我的目光搭乘彩虹桥而去。更远处,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正发出耀眼的银光。丹霞山在祁连雪山的映照下,更加显赫尊贵。再远处,天蓝得想醉倒整个人间,白云收敛了翅膀,早已躲得不见踪影。

  太阳升起来了,天上连一丝云彩都没有,碧蓝的天空完全是透明的,阳光像是从金箔上抽下来的丝。鹞鹰在空中翱翔,仿佛一次次坠入这金丝编织的情网。丹霞山也像镀了一层金,更加红彤彤的鲜亮。如果把丹霞山当成一匹绸缎,我真想私藏一块,拿回家做一件旗袍穿,那一定是这个世间最华丽的衣裳。

  丹霞山,人间温暖的地方,我站久了,也会成为你的一部分——是石头,也是火焰。丹霞山下有一条河,叫流沙河。河面上升腾着一层薄薄的水雾,河岸上浅水处,芦苇摇曳,偶尔有一两只水鸟起落,让人思绪万千,仿佛这流沙河就是《西游记》里的那一条,只是历经无数岁月风刀霜剑的磨砺,如今已经从滔滔的大河消瘦成了我面前的小家碧玉。

  如果把那匹刚刚饮过水的马,当成一座古城堡,那么它的两只大眼睛,就是两扇镶着琉璃的窗户,我想爬上去瞭一眼,里面贮藏了一片多大的草原。

  如果把沿河的一棵棵红柳,当成烛照千里的红灯笼,那么流沙河会不会被人误解成江南的秦淮河,桨声和灯影都在河水里摇曳。

  河中心的那块大石头,会不会像秦淮河里的画舫一样,缓缓打开两扇门,走出一个手挥琵琶,身穿曳地长裙,貌美若天仙的小女子。

  我暂且把一声燕鸣,当成流沙河里传出的千古绝唱吧。

  流沙河里,每一次日出,都是一封通向西域的关牒;每一次日落,都是金戈铁马拓在文书上的一枚猩红的印章。流沙河,只等华灯初上,映丹霞山万紫千红。

  我回首张望,山脚下,流沙河绕着村庄缓缓流淌,像一条银色的飘带。其上方是如影随形、浓淡相宜的薄雾,正分毫不差地跟随河水转过一个河湾。村庄正在河湾处,房顶的烟囱里冒出的炊烟,伴随着河水的薄雾,正努力向上,在蔚蓝的天幕下形成一个美丽的华盖。

  再远,临泽县城里的树木已显露出新生的迹象,有了一抹鹅黄的色调。

  县城周边的庄稼地里,绿意正在更替土黄,大地正在换新装。

  这里,新生和古老正一块儿奋力生长,它们正向人间展示着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就在春花们争先恐后开放的时候,枣花却怀抱明月,把密密麻麻的花事深深藏在繁茂的绿叶背后。直到小满,才开始开花,从芒种到夏至,才是枣花的花期。小满一过,房前屋后零星的枣花先开,接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枣花,相继开放。米黄色的花,米粒一样大小的花,悄悄地绽放。迎风里,仿佛她们在说话,开花是自己的事,不必张扬。只有淡淡的花香,萦绕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人们才驻足赏花。蜜蜂提醒忙碌的人们,枣花开了。枣花,亦如农家女子的朴素,从不浓妆艳抹。有时候在夜里,乘人们熟睡的时候,偷偷地开。

  花期过后,青涩的果实,躲在树叶背后慢慢长大。哗啦啦的流沙河水,为她们的成长日夜抚琴吟唱。日月星辰,为她们添光增色。夏天的细雨,滋润她们的身心。

  到了秋天,她们就出阁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