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理论】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2019/08/02/ 06:1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新平

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李新平

  甘南资源富集,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浓,但与“做大、做强、做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目标相比,甘南的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富饶的贫困”。因此,要以实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重大契机,以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为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破题指向,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一是聚焦资源优势转化较慢的问题,稳步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对盘活资源、有效聚集农牧村分散的资源、资产、资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路径。在政策层面,甘南州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要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争取更多利好政策,活化生态资源,建立生态产业体系。特别是要继续争取理顺甘南林权管理体制,落实水电资源开发补偿政策,让甘南州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电资源优势释放出惠及更多农牧民群众的生态红利。在操作层面,坚持试点先行,在有条件的乡村把旅游资源和农牧资源经过清查核实、确权登记、评估认定,将其经营权折价入股有实力、有责任、有担当的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获得股份权利,让村集体和农牧民按比例分配收益,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死资源”变成“活资本”,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聚焦特色产业不优不强的问题,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文化旅游和农牧业资源禀赋,加大首位产业扶持力度,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探索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在做大做强“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同时,要抢抓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机遇,积极打造乡村民宿、乡村庄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农牧村体验游、休闲游等农旅融合产业,促进特色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在建设高原特色畜牧业和种植业“五大产业带”的进程中,要注重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做大规模、做出效益、做强龙头。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集中力量、集聚优势着力创建地方性特色优势品牌,做长做粗产业链条,做足做优供需产品,切实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水平。

  三是聚焦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着力提升经营主体承载能力。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培育一批基础好、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围绕文化旅游产业,优先鼓励和支持农牧村村集体以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入股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文化旅游产业公司,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围绕现代农牧业,优先扶持壮大在甘南州有基础、有实力、产业关联度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文化旅游公司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经营主体承载能力。通过股份纽带,把经营主体和农牧村资源、资产、资金特别是农牧民利益有效联结起来,实现农牧户和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破解农牧民与经营主体“两张皮”的问题。

  四是聚焦“造血”功能不强的问题,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农牧村“三变”改革为载体,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牧村的产业扶持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牧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变“输血”为“造血”,变简单的资金支持为资产支持,促进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保值增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消除“空壳村”,改变村集体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人干事的局面。

  五是聚焦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的问题,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州、县市文化旅游、农牧业事业单位专业人员下沉经营主体,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经营,创办、领办首位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把专业人员推广先进技术的成效与其职称评聘相挂钩,对首位产业发展具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员给予重奖。鼓励事业单位专业人员深入各级各类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机制,切实发挥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

  (作者系甘南州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