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山海”情深 携手奋进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赴天津市答谢慰问演出(图)

 2019/08/07/ 06:54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金奉乾

 DSC_2024_副本.jpg

舞剧《丝路花雨》剧照。金奉乾 摄

  每日甘肃网天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丝路连津陇,花雨寄深情。为感谢天津市长期以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对甘肃省扶贫工作的鼎力帮助和大力支持,受甘肃省委省政府委托,8月6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赴天津市答谢慰问演出在天津大礼堂精彩上演。

DSC_2031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DSC_1623_副本.jpg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看望演职人员。金奉乾 摄

  演出开始前,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等领导,亲切看望了赴津演出的甘肃省歌舞剧院全体演职人员,并与天津市干部群众代表一同观看了演出。

DSC_2399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DSC_2453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千言道不尽,津陇一家亲。天津对口帮扶甘肃由来已久,1996年天津市开始对口支援甘肃甘南州、天祝县等藏区9县(市),2016年范围扩大至平凉、庆阳、天水、白银、兰州、武威等7市34个贫困县。23年来,天津市累计向甘肃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6.82亿元。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天津援陇力度不断加大,累计选派援陇干部200余名,选派医疗、教育、科技、农业等援陇技术人才1000名,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06个,提供就业岗位近14万个,转移就业1010人;有600家企业帮扶我省649个贫困村,408个乡镇、村(社区)与我省423个乡镇、村(社区),149所学校、69家医院与我省149所学校、61家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天津市是帮扶我省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地区,堪称东部扶持西部发展的典范。

DSC_2283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DSC_2472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今晚的天津大礼堂座无虚席,热闹非凡。甘肃省歌舞剧院的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为天津广大干部群众呈现了经典舞剧的魅力,《丝路花雨》故事感人至深,演员表演淋漓酣畅,舞美灯光绚丽多彩,整场演出震撼心灵,回味无穷。

DSC_2341_副本.jpg

天津大礼堂座无虚席。金奉乾 摄

  来自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的艾异凡同学和母亲一起观赏了舞剧《丝路花雨》,曲终人散时,她和母亲还依依不舍地回望舞台。“我从这部舞剧里欣赏到了独特鲜明的中国优秀文化,一幕一幕推进的剧情,蕴藏着千年丝路的深情,像一部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呈现在观众面前。舞者的真情实感全部表达在了精湛的舞技上,无言却催人泪下。”艾异凡同学说,她希望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场,从心灵深处感受独属于现场的震撼。

DSC_2495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天津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桂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部经典之作,在我国有里程碑意义。音乐、舞美、灯光等到目前为止,都代表了中国的一个符号。舞剧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既震撼又亲切,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是难得的视觉盛宴。希望在未来,津陇两地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经贸等方面的合作……”

DSC_2796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据了解,此次承担答谢演出任务的舞剧《丝路花雨》, 1979年诞生于甘肃,舞蹈博采众家之长,把丝绸之路和敦煌的历史发掘出来融合到舞剧中,采用中国古典舞的节奏韵律,将静止的敦煌壁画编织成优雅灵动的舞姿,首开“敦煌舞”先河。该剧被誉为“活的敦煌壁画,舞动的丝绸之路”,先后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文化部建国60周年“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有“东方的天鹅湖”“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中国舞剧之最”之称。40年来,《丝路花雨》常演常新、长盛不衰,累计演出2880余场,观众达450多万人次,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甘肃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最能代表陇原儿女对天津人民的感激之情。

DSC_2480_副本.jpg

《丝路花雨》剧照。金奉乾 摄

  按照计划,接下来甘肃省委宣传部将组织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赴青岛、福州、厦门进行答谢慰问演出。

DSC_2578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DSC_2729_副本.jpg

演出剧照。金奉乾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