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赋予"民情流水线"新的时代内涵 兰州七里河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2019/08/07/ 08:44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申亮

赋予“民情流水线”新的时代内涵 七里河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基层党建活动

  夏日七里河,风吹百合香。7月24日,西站街道迎来了70余位客人——全省街道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员观摩交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观摩团一行深入建西东路社区和武威路社区、小西坪社区铁建丽苑小区党群工作站及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后对西站街道全域党建“红色矩阵”这一新探索给予充分肯定。“红色矩阵互融互促,全域参与共治共享。”西站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歆介绍,西站街道各类驻区单位120个,“红色矩阵”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有机联结辖区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目前,街道在全辖建设起覆盖社区、行业、“两新”组织的党群服务中心10处,率先在规模化小区延伸布点楼院党小组服务站、“红色驿站”等服务子集,凝心聚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西站商圈资源集中、区位突出、人口密集、潜力巨大,其发展与辖区各行业单位息息相关。”七里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曾涛说,紧扣“城市基层党建”新理念,适时探索构建的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红色矩阵”新模式展现出美好前景,这也是区委鼓励基层创新载体、激发工作活力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七里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上海会议”精神,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中,积极探索在思想观念上寻突破,在方式方法上抓创新,在为民服务上重高效,通过建立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力度,鼓励基层创新载体、激发工作活力等务实举措,丰富拓展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释放党建“外溢”效应,形成“聚合”态势,赋予“民情流水线”新的时代内涵。

  在思想观念上寻突破 建立“区街社”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作为兰州市中心城区之一,七里河区总人口65万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域化党建已经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必然要求。”七里河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区委坚持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与进一步提升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有机结合,全维度深化拓展,推动“民情流水线”工程从原有的“以街社为主体、以服务为基础”的运行管理旧模式升级为区街社三级党组织“核心带动”、各领域党建全面融合的“公转带自转、自转促公转”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在区级层面,“上海会议”后,由区委常委带队,对全区基层党组织进行全覆盖调研研判,在形成6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1+6+1”系列加强基层党建的工作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城市基层党建的意见》《七里河区推行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4+X”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在街道层面,七里河区不断延伸街道党工委的横向辐射面,深化拓展“街道大工委”内涵和外延。“城市基层党建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七里河区委有关负责同志说,辖区乡(镇)街(道)党组织、特别是9个街道党工委深入推进街社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动。涌现出西湖街道党工委创新区、街、社三级横向的区域化共建平台,开展党建+N多元服务的“一核三级多元”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敦煌路街道党工委试点成立“区域党建共同体”,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联系条块各类型资源,通过建立双向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相互提供服务,释放和放大各领域党建的“外溢”效应等各具特色的亮点。

  目前,有27名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大工委委员,234名辖区单位和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2018年以来,七里河区召开街道大工委联席会议43次,研究和解决辖区重大事项20余项,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326次,研究和解决各类事项100余项。

  在社区层面,通过探索创新载体,不断推进社区“大党委”的运行。西站街道武威路社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统领、社区“两新”组织支撑、社区党员广泛参与,推动基层党建区域化、长效化的“三社两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敦煌路街道任家庄社区试点成立“红色微家”楼院党建服务站,整合小区物业、辖区企业单位、小区内外商业网点联盟等党组织资源、签订双向服务协议书,通过契约形式固化双方互助关系,延伸党建在小区院落中的触角。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